最近,读完了两本书。
一本是三岛由纪夫的《假面自白》,一本是王婧飞的《内容经济:从0到1打造超级知识型IP》。
三岛由纪夫的大名虽说是从高中开始就知晓的,但读他的小说是初读。
深沉而细腻的感官体验,露骨而深刻的自我解剖,在他的自白中,我们可以看见那些平时折磨着我们的欲望、徘徊、愧疚等等人类共有的情绪,但很少有人能这么凑近看到,能这么精准的就给描述出来。三岛由纪夫对于生的体验,对于死的感知的敏感度,使他天生应当是一个作家的。
或许,年少敏感时期,会想去模仿这样细碎、琐屑而敏感的体验派写法,如今,年到30,生活磨去了太多我们感知的神经,而今,顿感与理性,是成年人的保护色,求生之道。而像三岛由纪夫这样对生死、世界充满敏锐感知的,确实是一个作家的优势,但当经验与阅历丰富之后,这种纯感性的感知触角被削弱之后,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另一个优秀的天赋——大脑理性思考的能力。
而,读完的另一本书《内容经济》就是在这种天赋引导下完成一部作品。
相对于前者对先天才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后者,是成年以后,我们可以尝试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内容经济》这本书的中心主旨也是十分清楚,虽然不能手把手地教懂你怎么打造一个知识型IP,但看完这本书,你便有了思考的框架,努力的方向,可以说是一本实用型的书。从我们着手准备打造一个IP,到后期我们IP如何运营,如何实现变现,作者都给出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
1.首先,是定位,在互联网时代,像要获得用户支持,最重要的一个核心指导思想——解决用户难题,满足用户需求,想要完成这个定位上的思考,可以从一下几个问题维度来思考:
A、用户期待什么?
B、你能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
C、你会怎么去选择,并细分你的用户群体?
D、依据你现有的知识体系架构绘制你的IP价值图。
最终,作者给出一个IP定位的公式:知识型IP=换位思考+渠道+表现力
2、在完成用户群体定位和自我定位之后,作为一个知识型IP的打造者,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努力精进,沉淀自己,让自己的能力不断进化,从懂到精,再到持续行动,反馈形成自我驱动的良性循环模式。
3、在内容打造上,需要实现三个指标:
A、差异化
B、开发、击中用户痛点
C、输出是可持续性,输出的内容是可以形成架构体系。
4、在同质化不断严重的互联网时代,在内容、运营过程中,应该树立有辨识度的人设,借助人格魅力铸造强大号召力。
5、爆款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普通人想要经营好一个知识型IP,最重要的还是不断升级自己,然后在持续输出中,找到一次脱颖而出的机会。
6、自媒体头部的出现,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少不了,所以,在进场某个领域之前,摸透不同自媒体平台的流量玩法,优势内容借势具有巧劲的流量玩法,才能让我们多一分脱颖而出的可能。
7、最后的社群与转化变现,这两个篇章,说到最根本的问题,依旧是人的需求与痛点,你的持续输出是否能真正解决人们当下面临的难题,是否能让他们在浩瀚的信息流中,找到那一丝脚踏实地的真诚感,而这也是人们为你输出的内容付费的唯一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