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是一种孤独的行动,并且是我们独立的行动。没人能为我们做出决定。
“选项互斥”是我们难以做出决定的基本原因之一。有一个“是”,就必然有一个“否”,决定一件事情,总是意味着放弃其他的事情。放弃始终也伴随着我们的决定。
决定,特别是不可逆转的决定,是一种边缘体验。重大的决定,不但使人面对无所依靠的焦虑,也会威胁个体对抗死亡焦虑的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迫使一个人接受自身的责任和存在性孤独,并且威胁着人的终极拯救者信念。重要的决定也会使我们每个人面对存在性的孤独。
内疚感能够使抑制过程完全失能。儿童的冲动遭到成人世界的压制,意志就是为了对抗这些压制而产生的。如果不幸遇到了试图镇压所有冲动表现的父母,那么儿童的意志就会充满内疚,体验到一切的决定都是邪恶的、被禁止的。这样的个体慢慢变得无法做出决,因为他觉得没有做出决定的权利。
逃避决定,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拖延。
通过歪曲其他选项来避免放弃的感觉,通过安排别人或其他什么东西做出决定来避免存在的焦虑和内疚。
一、“打折扣”。如果难以决定是出于选择时必须放弃其他可能性的话,那么如果能设置放弃较少的情境,做决定就变得容易了。
二、“贬低未被选择的那些项目”。舒适的决定策略,需要把选择的项目看成是很有吸引力的,把未被选择的项目视为毫无吸引力的。
在我们的潜意识层面,都会放大两个近乎相同的选项间的微小差异,以便从中做出明确且毫不费力的决定,这种轻松的决定完全避免了面对自由的痛苦。所以,贬低未被选择的项目是常见的心理现象。
三、“委托他人做决定”。决定往往是痛苦的,因为深入思考的话,决定让我们每个人面对的不只是自由,还有根本的孤独――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自为自己的生活处境负责任。
如果一个人能够找到并说服另一个人为自己做决定,他就能在拥有决定的同时避免了孤独的痛苦。
“人类对自由一直抱着非常矛盾的态度。虽然他们为自由浴血奋战,却又迫不及待地找机会把自由交给极权制度,那样他们就卸下了自由和决定的重担。极具魅力的领导者――干净利落、把握十足地做出所有决定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吸引追随者。”(埃利希·弗洛姆)
人可能通过拖延来逃避决定,直到外界的代理者或者是环境不断催促他们做出决定。比如:表面看是雇主决定辞退员工其实可能是员工暗中做出了决定通过表现不佳而自己离开了工作。有些人可能无法做出结束关系的决定,于是以冷淡、无动于衷或沉默寡言的行为方式,迫使对方做出决定。
是啊!生活中很多的人事关系都是这样子的,不说出自己的决定的人,往往是在暗中推动事情最终走向那个结局。
四、“把决定交给某件事物”。一种做决定的古老模式是诉诸命运。不管命运的答案是从羊肠、茶叶、易经、气象变化或是其他什么征兆中发现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决定转移给外在媒介,个体就能免受决定固有的存在性痛苦。
这时候,“规则”往往成为了另一种辩解的决定代理者。明明是自己决定了,做出了选择,却要说“规则如此,我也没有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