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选正在进行中,候选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39岁的政坛小鲜肉马克龙,但对于并不那么关心欧洲选情或是反全球化趋势的人而言,马克龙与妻子之间的相差24岁的爱情着实更引人注目。相信如果真的当选,会有一众文章开始从各个角度剖析这段爱情。
但是我并不想从这一段政治轶闻中伸出去说爱情,我想说说一个人的认定。
每到新年,在铺天盖地的祝福短信中,我通常喜欢回复八个字,“新年快乐,万事遂愿”,因为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心愿达成,将梦想照进现实更极致的快乐了。
就如同17岁的少年,对自己的老师一见倾心,突破一切的阻碍终于在一起,那种心愿达成的幸福,是多少看热闹的旁人所无法体会的。
17岁,我们谁没有心动过谁呢?
但我们那些青涩的爱慕和悸动大部分都早早的往事如烟了,只在同学聚会的当口短暂的闪回而已。
仔细想来,那时的我们如果想要守护爱情,成功几率也许比马克龙还要高出一些,但最后却是突破婚姻和世俗的他们成功了,拥有更多可能的我们放弃了,空留一些情愫,在追忆中唏嘘。
所谓认定,大概说的就是他们。
认定与想要之间还有区别。
想要是浅层的欲望,认定是内心的方向。想要的东西会让你焦虑,别人有了我也想要有的急迫;而认定的方向会让你从容,你清楚什么是你的执着,你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为达成那一个“认定”。
有时候,被说烂的话,其实还是有它亘古不变的道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6年里,我最喜欢的电影是《编舟记》,一个木讷的文学青年马缔在出版社被各个核心部门拒绝,最后在辞书部落脚,接替退休的编辑编著词典《大渡海》,边缘的不能再边缘的工作。然而无论是机缘巧合或是命运安排,马缔都幸运的遇到了他认定并适合的工作,哪怕旁人看来即枯燥又无意义。最终,他们用了十五年的时间编成了那一本《大渡海》。
王文华在《斯坦福的银色子弹》里有句话我一直记得很深,他说,如果你没有得到一样东西,那么你一定没有想要它想要的疯掉。他在服兵役的第二年,在林中跑步出操的时候想到要去读斯坦福的MBA,如他所说,他想疯了,他用尽方法和资源,成天泡在忠孝东路的美国文化中心,用尽心思准备申请材料,最终如愿成为商学院新生。
我觉得马克龙一定爱疯了,所以才能达成我们眼中不可能的爱情。
马缔也是对编词典执着的疯了,所以拿着记录纸在涩谷听着潮人们聊天,记录最新的词汇,用十五年的时间执着于想要达成的一件事情。
当年的车王舒马赫也是对赛车疯了,于是会穿戴整套装备坐在自家桑拿房里几个小时,只为了适应马来西亚雪邦赛道的高温环境。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你只能找到你的认定,然后走向它。
有什么是你想要穷尽一切达成的?
有谁是你不牵手会痛彻心扉的?
有哪件事是你放弃却会在午夜梦回无法释然的?
你想要遂愿,就得先找到自己的愿,不是吗?
今天去看了杨丽萍的《孔雀之冬》,看着几近六十的她在舞台上少女般曼妙的舞姿,我觉得这就是“认定”最好的例子。你选择你的路,做你的事,你知道哪些是需要坚守的,哪些是必然放弃的,正确与否只是相对概念,唯一标准只应该是你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以后的新年里,我一样会全心祝愿每一个人万事顺遂,只希望你在那时已将想要达成的愿望稳稳的放进心里。
寻找你的认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