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上的说的“抗炎药”,全名是“解热镇痛抗炎药”,又叫“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等。尽管这类药的名字是“抗炎药”,它其实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与一般人们理解的“抗炎药”,或者叫“消炎药”,根本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理解错误呢?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名字中的“抗炎”二个字所导致的,“抗炎”的意思,就是对抗炎症。因为人们对“炎症”的理解有偏差,就出现了所谓的“抗炎药”就是“消炎药”,“消炎药”就是“抗炎药”之类的误解。
因此,我有必要对“炎症”进行说明,你有必要了解什么是炎症?炎症的分类?如何对抗或治疗炎症等?
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如人体),对损伤因子(如外伤、感染等)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其实,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也可能伴有发热、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即血象)增高等全身反应。
炎症,可以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感染因素而是非感染因素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
通常情况下,炎症对人体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防御反应,但是,有的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和破坏、引起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过敏而攻击自身的组织及细胞等。
任何能够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能成为炎症的原因,即致炎因子,医学上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类:
1、生物性因子:比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这是炎症最常见的原因。由生物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又称为感染,也叫做感染性炎症。
2、物理性因子:如高温、低温、放射性物质及紫外线等,还有机械损伤等。
3、化学性因子:主要包括外源性化学物质(强酸、强碱及松节油、芥子气等)和内源性有毒物质(如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堆积于体内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
4、机体的坏死组织:如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的组织坏死是潜在的致炎因子。
5、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最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超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通常概括为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三种。关于这一点,就不再赘述了。
关于炎症的治疗,在这篇文章中,是必须要重点介绍的内容。
如果是由感染因子,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要使用一般人所说的“消炎药”或打“消炎针”,实际上,指的就是药学上的“抗生素”,是用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繁殖,而使感染引起的炎症消退。
如果不是由感染因子,而是由非感染因子(如前边说的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等)引起的炎症,医学上抑制炎症反应,用的是解热镇痛抗炎药或类固醇(又叫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
家长朋友们,必须要严格区分清楚所谓的“消炎药”(即抗生素)与“抗炎药”之间的区别,不要给孩子用错药了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