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妞疫情停学在家,外婆充当起了她的临时老师,谁当老师谁就开始变成了皇帝身边那位容易着急的人。
“你快点开始背课文啊,糖糖每篇课文都能背下来。”
小妞瞬间激动大叫,小脸扑在我怀里告状。
“妈妈,外婆比较!”
我一直跟外婆强调不要比较孩子,让她以自己的速度成长。
小妞的这种对“比较”形成了条件反射的行为,突然让我警醒了过来。
——“比较”真的那么碰不得吗?还是我们这种刻意“不比较”有问题?
我越来越发现,很多育儿理论是假设在理想情境下,就像牛顿的定律。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要避开比较几乎不可能。
是时候纠正错误的育儿观了。
我跟小妞讲起道理来:
“宝贝,我觉得你不要对“比较”过敏,比较也分三种情况。
如果大人们用别人的长处比较你的短处,比如思思擅长唱歌,你不太擅长,我们在你面前说思思唱歌多么棒,你唱歌不行,你有权利抗议,这种比较是病态的。
如果大人们说起别人的情况给你参考,是为了打开你的眼界,做到“知己知彼”,让你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这种比较是必要的。
如果我们身边出现了一个让我们为之惊叹的孩子,品行、才艺、学习都棒棒的小明星,大人们向你说起他,就不是一般意义的比较了,这是大人给你树立一个偶像,希望你能从他身上汲取能量,成为最好的自己。
所以,咱们不要像草莓一样,一被别人比较就受不了,好吗?”
小妞似乎听懂了,她红着的眼睛慢慢恢复了正常的颜色,平静下来了。
2
这个世界,“比较”真的避无可避。
朋友或者亲戚孩子妈妈或奶奶会在你面前说起她的宝贝能够背多少唐诗,还让她当众唱英语儿歌,还夸赞她的孩子有多么自律,不需要大人操心。
说完,她会关切的望向你的孩子,似乎期待着你的宝贝也能够露一手。
我们的宝贝如果喜欢表现就很好,可以激励孩子多学些可以表演的才艺,锻炼自己当众表演的心理素质。
可是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欢当众表演,大人对她的集体“注目礼”会对她形成很大的压力,次数多了,她会觉得:我很糟糕。
学校里老师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也是建立在比较之上。
进入社会熔炉后,比较的形式不那么赤裸裸了,但是比较的结果却不是求学时发愤图强就可以达到的,那是一种用尽了全力也无法望其项背的无奈。
不光个人如此,团体、公司、国家之间不是处处充满了比较吗?
这次新冠疫情,国与国之间的抗疫也自然而然的被拿来比较,因此而引发的“模式之争”纷扰不止。
香港大学教授刘宁荣认为,面对疫情,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英国的做法都不一样,不同模式,各有优劣,必须按自己的特点防疫。
但是他也有自己比较:我觉得特别赞赏的,一个是日本,一个是德国。
和平盛世,各国政府都在温泉池里泡着,一派和谐。危机来临泉水褪去,谁穿着裤子,谁没有裤子,谁狼狈,谁从容,一目了然。
3
既然比较无可避免,我们该怎么正确的“比较”呢?
不比较没办法改变的,比较可以改变的,强调努力、练习的重要性
原理类似“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无可改变的”。
不比较不可改变的,尤以先天生理特点为忌。
有的家长自己不高,最喜欢做的事却是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身高,这样做非常不好。这种行为就是对他灌输这样一种想法:身高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长得矮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倘若这个孩子长大后真的不高,他就会发自内心的自卑,用金钱和地位都无法垫高这种自卑。
马云的父母,如果从小让儿子和其他孩子比身高,他还会那么自信吗?
这种比较,实际上可以培养孩子成长性思维,给其内心种下了一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种子。
不要以自家孩子的弱点去比较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要善于发现自家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优点和弱点有时候是一体两面的,安静内敛在社交时是弱点,在学习时却是优点;动作慢在运动慢时是弱点,在吃饭时却是优点。
马云少时,母亲曾惋惜地觉得对儿子说教已无用途。
父亲马来法说:“我就当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子,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性。”
现在马云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父亲,是父亲用几十年的父爱一铲一铲,为自己开凿出最宝贵的成功真相——发掘兴趣,让特长发挥潜能。
“比较”是个技术活,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为尺度
教育心理学家田宏杰说,一味的在孩子面前表扬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优秀的反义词是拙劣,这种二元对立的夸法,会让孩子自我价值感降低,会让他不舒服,出现逆反。
她建议的操作是这样的:
先让自己孩子的自我评价也高起来,让他觉得自己也很优秀,信心满满,放下防卫,这时他才能向别人学习。
比如,看到人家的孩子丽丽钢琴谈的好,可以在自己孩子面前问:“你弹的这么好,练习了多久啊?”,然后以此勾起自家孩子的以往成功体验:“你练围棋练了两年,也很出色。”当孩子觉得自己和别人家孩子地位对等了,她才肯向人家学习,然后家长可以说:我们也努力练习弹钢琴,争取像丽丽一样好!
有的家长把“比较”当成教育法宝,可以防止孩子骄傲,鸡娃的利器
知乎得到高赞的一条回答里有人诉说了父母全程用“比较”这种特效鸡汤造成的后果:
我现在看人,永远只看得到别人的优点,觉得全世界都是金光闪闪的人,谁都优秀的不行,谁说的话都可以虚心的听不会打断。所以很容易被欺负,或者被不懂行的第一次见的人瞧不起,姿态摆的太低也不知道是优点还是缺点,三人行必有我师吧。
不要试图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让孩子尽力做好自己就好
马云说:不要试图证明自己比别人强,不自信的人才去证明自己的能力。
今天的世界,充满各种观点,各种看法,各种杂音,人很难控制自己有说服别人的欲望,理性的辩论就有可能升级成为情绪化的攻击。
蔡康永说过:
不要企图告诉别人是笨蛋,你只想要伤害自己而已。
孩子的学习如果只是为了超过同学,他眼里就只看得见“胜负”,而看不见好好学习、修炼自己的乐趣。我们阻止不了别人比较,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主动挑起比较,不惦记着比较。
我们可以自己和自己比,当孩子有了“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进步了一点点”境界,他的内驱力就真正的开启了。
高级的比较,是和自己较劲,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以至于别人不敢轻易和你比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