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叹号同学的影响下,我开始看《微习惯》这本书了。看了三四章,想把收获写下来。

微习惯指的是类似“每天一个俯卧撑”这样的习惯,它对人的时间要求可能只有一两分钟那么短,但就是这样的习惯,却可以让人发生巨大的改变。用作者的话说,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很能激发你的阅读欲望,因为我相信你和我一样,已经在自我管理方面挫败了太多次了,能有这样的法则,真的是迫不及待想了解。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习惯养成教育类书籍,也不是鸡汤文的累积,而是尽可能从科学和有研究依据的角度阐述了微习惯的概念和背后的运作原理。这是能打动我这个理工脑子的关键。
看后我有两点收获,还反思了两件事情。
收获一:动力驱动靠不住
书中第三章阐述了为什么只用意志力完全避免动力策略是最佳策略。动力策略指的就是你心里的冲动,想养成一个习惯的那种冲动,比如为了健康你想规律健身,每天开始30分钟锻炼的冲动。或者是你看了身边草根依靠某种技能变成大神,然后你也萌生出每天坚持看一小时该类书籍,早日也变成大神的冲动。这样的驱动,都属于动力型驱动,而依靠这样的策略,通常都是人们常说的三分钟热度,效果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动力属于感情或者主管范畴,而这类情绪你也知道,很容易就会收到周围环境影响而动摇。“今天太累了,再锻炼30分钟我会挂掉”“今天心情不好,我不能再去看书了”之类的理由会成天和我们曾今立下的豪言壮语斗争,最终大多数人都会放弃挣扎,沦为习惯养成路上的溃败之军。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这样的经历,所以我们依靠动力驱动实现好习惯养成,基本就是个美丽的梦。
收获二:微习惯的度要适当
微习惯到底要多微?如果微到对你的生活没有一点儿提升和影响,那就不值得你去投入精力了。比如,弯一下手指,这样的微习惯,你即使不指定计划,也会做许多次,多做一次,即不能让你心灵收获成就感,又不能让你收到锻炼的效果。所以这样的微,有点太微了。
而每天10分钟15分钟提升英语的口号你一定见过,其实坚持下来的人也是寥寥。因为实际上你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要远远大于这个,所以对你来说,这不是微习惯。按照我的理解,在制定微习惯目标的时候,真的可以参考的是“一个俯卧撑”,想想和这个类似的,即对身体有益,也不是你之前每天都重复多次的,而且重要的是,只需要几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对你来说,这样的目标,可以算作微的恰到好处。
我个人反思的,一个是成功案例,一个是失败案例。
成功案例
细想起来,我有好几个微习惯,比如每天早上起来喝一杯水,这可以帮助我清理肠道。而我需要付出的,只是一两分钟的倒水喝喝水时间。再或者每次洗脸的时候,用清水清洗鼻腔,帮助我缓解鼻炎的症状。这些举动看起来非常简单,可以被称为微习惯,以至于我每天几乎不用思考就会去做这些事,很少遗忘。这就是习惯的推动力。
而另外一个我想说的成功案例是我之前也说过好多次,就是亲子阅读。这个有可能不太算微习惯的范畴,不过开始的时候,也是每天几分钟的阅读时间,而且这个不是动力驱动的行为,而是意志力驱动的行为。因为我们也想和孩子一起养成阅读的习惯,所以我们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和孩子先找一本书来读。在这样周而复始的习惯强化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微习惯,而这个习惯的力量就驱动我们每天都读,从刚开始的几分钟到现在至少看书玩儿书半小时。从这个微习惯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亲子的欢乐时光,也让我在育儿方面增长了很多自信。
失败案例
我大约在去年的夏天组织了一个小社群“不坚持就出局英语学习”。主要内容就是每天学习“清晨朗读会”公号推送的内容,然后录音上传打卡。清朗的内容一般不超过5分钟,所以我一开始乐观的认为,这是每天10分钟可以提升英语水平的好方法。但是后来发现,需要的时间远不止10分钟,光找相对安静适合录音的地儿录音,也成了一个门槛。所以大部分参加者前一个月还保持每天录音,再往后就寥寥无几了,到今天,大家已经全部out了。。。
在看了微习惯之后,我才明白,其实我们的目标设定的有点大了,以至于这个成为精神和肉体都抵触的一个目标,靠着动力驱动,只能坚持几天。而即使意志力驱动,也是相当消耗意志力的行为,大多数人都会败下阵来。因为偶尔会有人问,前后投入20分钟时间,如果我用这20分钟做别的英语学习,是不是比这个更有效果?或者我是不是用其他方式,5分钟就可以达到现在的20分钟的效果,而且心理上更轻松?所以,失败是有原因的,如果再重新开始,我宁可选择每天一句话或者一个单词这样的目标,也不选择10分钟这样的噱头目标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总结和思考。而我也计划开始以下几个微习惯作为看书的实践:
1.每天做一个坚持半蹲的动作(锻炼膝盖)
2.每天早上起来做一个撑拉腰部筋的动作(锻炼腰)
3.每天花2分钟读一会儿孩子的英文绘本
写下来也算立了军令状,看看这次微习惯可以给我多大改变,可以影响我多久。如果你也有感触,推荐你先读这本书,然后也开始你的微习惯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