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对自己的国家都有一定了解,但是这些了解也许有偏见,也许带有主观因素,也许是单方面的。我们很少从别人的视角中来了解中国。
毛姆的这本小说,《在中国屏风上》以独特的视角,从一本游记出发,带我们重新认识了旧中国许多人和事,为我们更多了解自己提供了新的角度。
毛姆到中国是1919-1920年,这个时间,恰恰是近代中国比较“昏暗”的一年。
毛姆笔下的中国,是神秘、悠远而衰败的。这里有巍峨的长城、温馨的烟馆,也有腐败的政客,麻木穷苦的百姓,还有心系祖国命运的知识分子。
中国曾经也辉煌,在那时却已经衰落,这让毛姆觉得有些可惜,他对中国欣赏而怜悯。
在毛姆笔下,中国人和英国人都有着一种老迈、衰退的感觉。这主要因为,两个国家当时都经历了挫折,受到大量冲击,老百姓的生活和心态比较消极。
毛姆不但写了自己在中国的见闻,更借助人物和情景,表现当时的社会环境。
所谓“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毛姆这种写法是以小见大,看似在讽刺人物,实际上是在分析那个时代,表达自己对中国、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和关心。
看到中国的苦力,毛姆曾在书中发出这样的呐喊:他们都赤着脚,光着上身,他们汗流满面,他们的号子是痛苦的呻吟,是绝望的叹息,是揪心的呼喊。
这声音几乎不是人发出的,那是灵魂在无边苦海中有节奏的呼号,它的最后一个音符是人性最沉痛的啜泣。生活实在是太艰难、太残酷了,这是他们最后的绝望的抗议。
很可惜,毛姆只活到了1965年,他只看到旧中国的愚昧落后,却没有看到新中国的复兴,对他来说,也许是一个遗憾吧。
我们生在发达的新中国,更应该记住毛姆对旧中国的深刻描写,不要当历史中麻木的民众,而要做那些关心国家命运的人,甚至是历史中那群积极主动的“年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