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屏风上》:16. 修女

作者: 秋沼芰荷 | 来源:发表于2022-04-17 12:34 被阅读0次

背景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为数不多的游记之一,也是一本让我一见钟情的作品。毛姆以独特的视角,从一本游记出发,带我们重新认识二十世纪初的旧中国许多的人和事。

音频选自喜马拉雅,虽然朗诵者咬字不是很标准,但款款道来,别有一番感觉,是非常独特优雅的朗读。

16. 修女

宁静的白色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掩映的山上。

当我站在大门外等候被引见时,我俯瞰着太阳下波光粼粼的褐色河水及对岸连绵的群山。

院长嬷嬷接待了我,这是一位年轻文静、面容和蔼的女士,她的嗓音柔和,语调一听就知道她来自法国南部。

她领着我去看那些收养的孤儿,她们正忙着用从修女那儿学来的手艺编织花边,见到我们,都羞涩地笑着;她又领我去参观医院,那里收留了一些身患痢疾、伤寒或者疟疾的士兵,他们都显得肮脏邋遢。

院长告诉我她是巴斯克人,修道院窗外的群山让她想起比利牛斯山脉。

她来中国已经二十年了。她说有时候想到再也见不着海了会很难受,而在这条河边,离大海可是千里之遥;因为我知道她所出生的国家,她对我略微谈到那些翻越比利牛斯山的完好的道路——啊,中国可没有那么好的路——和山下的葡萄园,美丽的村庄,小溪在山脚静静地流淌。

但是中国人都很善良。孤女们手脚灵活,也很勤奋;中国人愿意娶她们做老婆,因为她们在修道院里学会了有用的手艺,就是结婚后也能靠做针线赚点钱。

这些士兵也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坏,毕竟他们只是些可怜的小人物,他们并不想当兵;他们只想着快些回家种田去。

他们对在病中护理他们的修女也心存感激。有时当他们坐着轿子赶路,碰见两个刚从镇上买了大包小包东西回来的修女,他们会提议把包裹放到轿子上去。其实,他们的心并不坏。

“他们就没有提出让修女们坐轿子而自己走路吗?”我问道。

“修女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女人,”她宽容地笑了笑,“你不能向人们要求超出他们所能给予的东西。

这话多么确切,想起来又多么残酷呀!

读后感

“你不能向人们要求超出他们所能给予的东西。”这话适用于很多地方,何止只是适用于那个时代下的男人对待女人?所以,它是确切的。

但也是残酷的。很显然,女人身体的各方面条件都比不上男人,尤其在体力上。然而当她们体力不支时,得到的帮助只是身上的负重可以被卸下。

但是,能坐上轿子的可以是东西,也不能是女人,人不如物,岂不残酷?不被冠以世俗歧视的物件此时此刻竟然比活生生的人都享有特权和悠哉,让人无语又无奈。

其实,我再写多少评论也是苍白的,毛姆仅一句“这话多么确切,想起来又是多么残酷”就足以把一切都表达得清楚且彻底。

相关文章

  • 《在中国屏风上》:16. 修女

    背景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为数不多的游记之一,也是一本让我一见钟情的作品。毛姆以独特的视角,从一本游记出发,带我...

  • 在中国的屏风上

    读书时第一次在学校图书馆翻到了毛姆的一本中国游记的小册子《在中国的屏风上》,当时被文字迷得不行。后来买了新版的这本...

  • 读《在中国屏风上》

    毛姆,不但和许多作者一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时他也被称为“最会讲故事的人”。 作者用《在中国屏风上》这个意味深...

  • 在中国屏风上:序言

    背景介绍: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〇年冬季,时年四十五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这本《在中国屏风上》即是...

  • 在战乱的中国屏风上

    书页中那个承受着苦难的国家不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那些傲慢着的,强横着的外国人不是我所见过的外国人; 那些或是拉着黄...

  • 读书丨《在中国屏风上》

    8.2阅读《在中国屏风上》 【英】毛姆/著 唐建清/译 毛姆于1920年到中国游历,记录了在中国期间的一些片段。全...

  • 《在中国屏风上》读书笔记

    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对自己的国家都有一定了解,但是这些了解也许有偏见,也许带有主观因素,也许是单方面的。我们很少...

  • 在中国的屏风上抽雪茄

    书架上有几本发黄的旧书,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人眼中关于中国人的书。其中有美国传教士何天爵(Holcomb...

  • 在中国屏风上:7. 天坛

    背景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为数不多的游记之一,也是一本让我一见钟情的作品。毛姆以独特的视角,从一本游记出发,带我...

  • 在中国屏风上:6. 宴会

    背景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为数不多的游记之一,也是一本让我一见钟情的作品。毛姆以独特的视角,从一本游记出发,带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中国屏风上》:16. 修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ca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