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首尔,很容易就注意到跟自己一样的国人游客,无论是在酒店、地铁上、餐馆里还是商场中,有时并不需要通过语言辨识,穿着打扮、眼神动作,是不是同胞就显而易见了。
到明洞后,才发现整个明洞已经被国人占领。只见拎着大包小包的国人游客穿梭在商场的每一层,等待着导购在计算器里按出除以汇率后的人民币价格就立即爽快地递出信用卡买单。
晚上八九点左右,乐天百货九层以下的商场结束营业,只留下九层和十层的免税店和唯一一部直梯,我和朋友事先并不知道,等到准备离开时,发现直梯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忽然间,眼前的一切仿佛新闻图集里的场景重现却又略有不同,一样的是,穿着运动鞋及冲锋衣、或是裹着羽绒服背着斜跨包(男人的话普遍黑色长方形块状,有些挎包的带子在身背后拧成一团)、毫无美感、脸上带着购物后的疲惫的中国游客们正拎着各自的购物袋,不同的是,不再乌压压一片的没有秩序,而是有序地排成一队,等待电梯。
身处其中的我第一次思考中国游客这一名词,我们在外消费,除了国外的知名消费品比国内卖的便宜这一原因外,促使我们购物的另一个原因,难道不是我们迫切渴望通过在国外购买更有品质的商品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衣着品味,企图过上想象中更美好的生活吗?即使这一初衷,因为过于迫切和盲目,难逃慌乱和狼狈。
二
最初对首尔的想象起源于韩剧,我国女生的时尚启蒙大抵少不了韩剧的贡献,韩剧的美好使得首尔在我眼里即是一个经济更发达、城市更现代化、更时尚的地方。近几年我对韩国的想象又在不断变化,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发展,韩流对当代年轻人的影响明显不如曾经对我们那样来势汹涌,提起安七炫好似是上一代的生物,而韩剧大部分仍是样板戏,富家子爱上穷家女的套路已经缺乏吸引力,韩国的企业像三星也随着手机爆炸的质量问题被国产华为手机的后来者居上,首尔在我眼里不再像年少时那么美好;另一方面,去年我看韩剧《密会》以一位中年女性与20岁天才少年的不伦恋,映射出韩国中产阶级在获得物质满足之后,回头渴望追求精神的救赎。(这部剧中有一段剧情是一个算命大妈将自己的女儿郑宥拉安排进艺术大学,用来讽刺现实中崔顺实的女儿郑宥拉走后门进入梨花女子大学)。相较于国产电视剧还围绕着婆婆婚姻家长里短碎碎念,韩国的电视剧已经展现了有钱人们的生活以其烦恼,甚至更进一层,探讨艺术、才华、婚外恋等精神层面的波动如何真正的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透过这部剧,我猜想韩国的中产阶级们应该已经度过了初级阶段。。走向成熟阶段。。
而在首尔的这几天,似乎印证了我对韩国的这两方面的想象。韩国的江北区和江南区,一边是停滞落后的,一边是先进时尚的。如果你听有人从首尔回来形容首尔是大农村也不必吃惊,江北区的确破旧……我们住在江北区,打车去江南区的狎鸥亭,随着道路视野变得开阔,江北区那破旧的老城、并不干净也不宽阔的街道、千篇一律的矮楼房一点点被落在身后,随之出现的才是高耸着竖立在街道两边的医美整形医院大楼、外观设计别具一格的购物中心、装潢可爱、让你想要驻足的咖啡甜品店。穷人和富人区的边界泾渭分明,在狎鸥亭,就算不停有跑车从你身边飞驰而过,你也只会觉得这个街区就应该是这样。江北区好像是我心中没落的首尔,而江南区则是我翘首的成熟首尔中产阶级生活的地方。
我们在Galleria百货逛了半天,去地下一层吃东西,看见精品超市里,穿着打扮得体的首尔人悠闲地挑着水果,有不少衣着考究的中老年男女。江北区的地下通道杂货铺里还在售卖早已过时的服装,江南区的巷子里,已经藏匿着不少精品买手店,我跟朋友特意去了几家买手店,虽然已经做好会很贵的心理准备,但翻出价签后,只能悻悻离开。整个江南区,特别是狎鸥亭人都变少了,街道空旷,却弥漫着一种清净、自怡的氛围,几十米就有一家咖啡馆,里面熙熙攘攘的坐着几桌人,完全不在意一个下午没有工作、只是用来喝咖啡放松有什么不对。放松的、悠闲的、肆意的生活,已经真实的存在于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了。
三
直到离开韩国前朋友对我讲,这次旅行,她有些遗憾我们一直在赶时间逛,没机会在装潢别致的咖啡馆里休息会儿喝点东西。我这才意识到,这不正是新闻里常听到的那句外国人对中国游客的评价,“中国人游遍了世界各地却不懂得享受”,连我们在韩国时也由于迫切“想要”,而一直在赶路。正是这样一种“想要”的状态,让我们很难真正放松下来,一直拼命的想要去追赶翘首的生活,但当真正的去了、看了、买了,才明白一次两次的旅行和购物并不能改变实际的生活,真实的追赶仍然需要回到日常生活中来。国人游客慌乱的在世界各地购物,只是追赶更好生活的一面罢了。
正如我在首尔时看到的江北区一样,慢慢地,曾经我们觉得美好的东西可能会随着自我的提升而不再仰望,而我们又会奔向新的事物,无论如何,这都需要时间和积累,慌乱才能变成淡定。当飞机降落在北京后,我体会到久违的回归日常生活的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