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0006]iOS设计模式
回调与观察者模式

回调与观察者模式

作者: julyraining | 来源:发表于2016-10-27 12:20 被阅读384次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是为了满足监听的需求。也就是说当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 一个或多个观察者需要获知此事件的发生, 如果每个观察者都采用轮询的方式判断事件是否发生,则会耗费较多的资源。所以这个任务就应该由被观察者来完成, 即被观察者持有多个观察者对象, 当自身某事件发生的时候, 去通知所有观察者。这样一种机制就是观察者模式。

但是这其中会有一些安全问题,比如说被观察者持有观察者对象,这时观察者就完全暴露给了被观察者,这种情况应该避免出现。所以就自然引出了接口的概念,以一个接口来统一观察者的行为, 被观察者只持有该接口, 任何一个实现了该接口的对象,都可以作为观察者被其持有, 而对象的其他细节则不对被观察者开放。
Java中已经封装了观察者模式,我们可以仿照它的写法来实现自己的观察者模式
首先, 由我们之前提到的, 观察者应该提供统一接口用来让被观察者调用,即:
Observer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void update(Observable observable, Object object);
}

对于观察者,则比较复杂, 我们可以找出几个主要的步骤:

序号 步骤
1 持有观察者
2 判断是否有改变
3 通知观察者

这样我们就可以写出被观察者的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Observable {

    private Vector<Observer>observers = new Vector<>();
    private boolean isChanged;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add(observer);
    }
    
    public void setChanged(){
        isChanged = true;
    }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Object object){
        if (isChanged) {
            observers.forEach(observer -> observer.update(this, object));
            isChanged = false;
        }
    }
}

这样我们就定义了观察者的接口,以及被观察者的抽象类

其实,在jdk的实现中,Observable 会有完善的线程安全保护, 比如存放观察者的List是以Vector来实现的,而Vector本身就是线程安全的, 再比如Observable 中的方法都加上了synchronize标识符, 以线程安全的方式来通知观察者。但是这些在这里都不是重点,所以就不再详述</font>

下面看一个实际应用:

在我们的例子中,有一名学生和若干老师, 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则会提交给老师(通知观察者),老师则判断自己是否会做,给学生反馈。>在这里我们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数学老师, 一位是美术老师, 目前的设定是他们每人只回答一个问题, 遇到其余的问题则会跳过 。

看一下具体代码:

Tea_Math

public class Tea_Math implements Observer{

    private String name = "数学老师:";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bservable, Object object) {
        String question = (String) object;
        if(question.equals("矩阵相乘的意义是什么呢?")){
            System.out.println(name +"从某种角度来说, 是坐标的变换");
        }else {
            System.out.println(name +"我不太清楚, 你问问其他老师");
        }
        
    }
    
}

Tea_Art

public class Tea_Art implements Observer{

    private String name = "美术老师:";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bservable, Object object) {
        String question = (String) object;
        if(question.equals("莫奈的睡莲是他晚年的作品吗?")){
            System.out.println(name +"是他晚年一系列的作品");
        }else {
            System.out.println(name +"我不太清楚, 你问问其他老师");
        }
        
    }
    
}

Stu

public class Stu extends Observable{
    
    public void ask(String question){
        System.out.println("question:" + question);
        setChanged();
        notifyObservers(question);
    }
}

实际调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 stu = new Stu();
        
        Tea_Math tea_Math = new Tea_Math();
        Tea_Art tea_Art = new Tea_Art();
        
        stu.addObserver(tea_Math);
        stu.addObserver(tea_Art);
        
        stu.ask("矩阵相乘的意义是什么呢?");
        
        stu.ask("莫奈的睡莲是他晚年的作品吗?");
    }
    
}

我们可以看一下运行结果:

question:矩阵相乘的意义是什么呢?

数学老师:从某种角度来说, 是坐标的变换
美术老师:我不太清楚, 你问问其他老师

question:莫奈的睡莲是他晚年的作品吗?

数学老师:我不太清楚, 你问问其他老师
美术老师:是他晚年一系列的作品

以上就是观察者模式的说明以及代码实现,应该是比较清晰的。

回调:

回调是则是为了满足调用者的需求而设计的。如调用者需要执行某个动作, 并且它要自己定义完成该动作后该做什么工作。这个时候该动作是调用者自己发出的, 但是这个动作的完成需要交由被调用者来实现, 这样的话, 调用者该如何知道完成该动作后接下来做什么呢?它怎么才能知道调用者定义的后续工作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回调, 要实现一个回调的基本步骤有:

序号 步骤
1 调用者定义某个动作
2 然后指定执行该动作的被调用者(持有被调用者)
3 再定义动作完成后需要执行的后续动作
4 最后将这个后续动作告知被调用者(或者可以说将这个后续动作的调用方法交给被调用者)。通常情况下, 被调用者是系统应用, 也就是说, 我们将自己的后续动作告知系统应用, 让其完成后执行我们的操作。

可以用点击事件的实现来深入一下:

如有一个TextView作为调用者, 一个OnClickListener作为被调用者TextView应该持有OnClickListener, 所以它有一个setOnClickListener方法而且它要执行onClick动作,所以它有click方法。而对于被调用者OnClickListener来说, 它是click动作的实际完成者,所以它有onClick方法。
这样的话就可以写出二者的结构:

TextView

public class TextView {
    private OnClickListener 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setOnClickListener(OnClickListener onClickListener){
        this.onClickListener = onClickListener;
    }
    public void click(){
        onClickListener.onClick("textview", 1);
    }
}

OnClickListener

public interface OnClickListener {
    void onClick(String view, int position);
}

实际调用:

public class Client_Clic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xtView textView = new TextView();
        textView.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String view, int position) {
                System.out.println(view);
                System.out.println(position);
            }
        });
        textView.click();
    }
}

上面的代码已经比较清晰了, 应该可以理解回调的意义了

对于回调和观察者模式的联系和区别, 以及他们的适用环境,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判断。我打算过些日子有时间详细的写一下。

相关文章

  • 回调与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是为了满足监听的需求。也就是说当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 一个或多个观察者需要获知此事件的发生,...

  • 观察者模式与回调函数

    在形式上讲,观察者模式与回调模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对两者使用都不是很熟练的同学,可能会难以分辨。 观察者模式 观察...

  • Android中设计模式简单举例

    1、回调是观察者模式的简单形式。 观察者模式也就是将回调上升到设计模式的理论高度上了而已。 2、单例模式 3、适配...

  • node 事件循环

    概念 -单线程、单进程,结合V8的异步回调接口,处理大量并发-API支持回调函数-事件机制采用设计模式中观察者模式...

  • 设计模式详解——观察者模式

    本篇文章介绍一种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在Android中有着很多的应用,如按钮监听,接口回调以及很多流...

  • 观察者模式--回调模式

    不要字面的理解监听器,它不是主动去检查事件是否发生的,所以不存在每时每刻这种说法。早期是有隔一定时间间隔之后去检查...

  • 对于Java中观察者模式的理解

    最近学习有关Rxjava有关知识,上来就被观察者模式给唬住了,其实观察者模式本质上就是接口的回调! Android...

  • 编程模式·观察者模式、事件通知、消息队列三者区别

    观察者模式、事件通知、消息队列三者有类似,都有回调函数注册,通知调用的设计,容易混淆。 简述和区别 观察者模式:被...

  • 接口回调案例二

    1: 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回调方法是谁?谁回调的? 闹钟事件: 观察者是 User, 被观察者是 闹钟 ,...

  • 设计模式(1)—观察者模式

    1、接口回调 在学习观察者模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接口回调的概念。两者的原理有些类似,理解了接口回调就非常容易理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调与观察者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oj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