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素养状况:1孩子会及时合理地整理自己的书桌,学习资料。2能合理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自由时间。3孩子每天会自愿看超过10分钟以上的课外书。4喜欢追根问底,做些新的尝试。5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明确的各阶段愿景。6孩子能独立完成作业,不需要家长督促或陪伴。7孩子经常以积极正面态度讲述学校发生的事。8孩子极少抱怨作业,抱怨老师同学。9能自觉告知本人及同学的考试成绩。10学校老师及同学认为你的孩子很善于学习。
拥有良好学习素养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积极而浓厚的求知欲,会主动学习。家长要想办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可以尝试这些方法:和孩子谈论未来的目标。家长要保住孩子把宏达的目标分解到日常学习生活的小事中。孩子的努力需要得到及时肯定,出现的偏差也需要家长及时指出和纠正。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沟通渠道,亲子沟通要让孩子产生愉悦感,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就高。抓住机会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发现,不吝赞美,让孩子知道家长一直关注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对他的进步看在眼里,孩子也会获得很大鼓舞。用竞争刺激兴趣。让孩子和自己进行纵向比较。比如把孩子的成绩高低起伏作成折线图。
学习习惯:1学习计划性。周一至周五放学时间,能安排好作业时间。寒暑假,能制订学习计划并基本落实。因特殊原因没完成计划的任务,会及时补上。2预习习惯。学习新内容前,愿意去复习学过的知识。会有目的地进行预习,并能提出问题。预习中遇到疑难问题,会记录或标注出来,并能自己查阅资料,试图解决。3听课习惯。课堂上能排除干扰,专心听课,做好笔记。课堂上愿意主动思考回答问题。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能适时提出并寻求解决。小组讨论交流时,积极参与。重点聆听预习时疑惑的地方。4复习习惯。课后及时温习整理笔记,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典型错题整理到错题本,关注知识点欠缺之处。复习时,会做方法和规律方面的总结。5作业习惯。遇到难题时,先独立思考再请教别人。完成作业后主动检查,避免出现错误。能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专心完成作业。6考试习惯。考前有计划地进行复习。考前能合理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考试时可以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书写规范,细心答题。考试结束后,会总结分析得失的原因,进行必要的改进。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包括复习,作业,检查,预习等几个环节。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1提高课前预习的能力。及时预习,在老师讲课前。阶段预习,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把下一阶段要讲的一章或几章的新课内容自学一遍。3是学期预习,利用假期自学新学期所要学的课程。预习前要针对孩子的情况选择预习科目。不可能8科全部预习。2提高课堂听课能力。上课时眼睛要始终盯着黑板和老师,耳朵听讲课,脑子跟着积极思考,一旦感到有值得记下来的内容,就快速记下来。遇到不懂的地方,千万不要在课堂上寻找卡壳的原因,那样势必会影响听后面的内容,可以先快速记下疑难点,下课后找时间详细考虑。课堂笔记本每一页留四分之一的空白处,以便随时补充新的内容。3提高作业解题能力。作业前,坚持让孩子完成“过电影”“看课文”“整理笔记”三个过程。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习题不是专家出的,而是自己曾经做错过的习题。4提高复习的能力。课后回忆,也称为过电影。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回忆。课后回忆可按老师的板书提纲,也可以按教材的纲目结构进行。笔记整理,提纲式笔记补充完整。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点上繁衍出来的生长点。
培养孩子行为习惯,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作业时,家长在旁边静静读书。无形中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影响。告诉孩子,爸妈和你一样,都是学习者。2做好孩子的言行表率。身教重于言传。3精心培育孩子四种品行:德行,学问,礼仪,美学。
培育孩子的规则意识:1让孩子体会处世规则。2夸奖之后要有新的要求。3犯错可以原谅但有改正机制。4共同制定适切可行规则。
把自己擅长的事做到极致,成功,只是随之而来的附属品。
培养兴趣时少一些功利心。兴趣养成过程中需关注这些习惯的培养。
倾听是亲子沟通的关键。00后一代的见闻和视野远超越了他们的前辈。他们受传统价值观的约束小,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多元文化往往采取理解和接纳的态度。这枚硬币的另外一面是:面对纷至沓来的信息,他们的社会阅历还浅,心智尚不成熟,还不足以明辨是非,抵御诱惑。
高中生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成人感。
帮助孩子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自我诊断,职业体验,读名人传记,实地探校。
世界上的教育,不管叫什么名字,都包括以下五种形态:熏陶,主题学习,训练,自由探索,评价。
幼儿重玩,小学重乐,初中重礼,高中重德。
1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2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3最好的教育就是执着地栽培自己。4最好的教育就是经常和孩子一起吃晚饭。5最好的教育就是把孩子放到生活里去。6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7玩是最好的教育。8爱是最好的教育。
一起吃晚饭时,父母可以问孩子4个问题: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了解孩子的价值观。2今天你又什么好的表现?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3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进行点滴的积累。4有什么需要父母帮助的?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归属感,学会求助,学会整合各种资源,而非单打独斗。
几个底线:1对老人无条件尊重。2每个月一定额度的零花钱,孩子可自由支配,不过问。如超支了,除特殊情况向家长说明,否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3家长不限制孩子的社交,但每天晚上10点之前必须回家。
信任就是教育的上策。
心理学对教育影响比较大的三大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
教育本质上是一场自我修行。
高期望值本身没错。但是急功近利就有问题。
父母要理解孩子。这种理解需要前期的关注,时刻的陪同,在陪同关注的过程中,对孩子的思想,行为要先努力去理解,然后再做判断,最后再做应对措施。理解不是纵容。
父母是编外老师,不是补课老师。学校教育是公共教育,是面向很多孩子的,家庭教育是面向一两个孩子的。
成人在家里讨论问题时,也要注意传递出的信息是正面积极的。父母要呈现出积极的状态。父母自身也要不断学习。
培养孩子讲规则的意识。让孩子懂得宽容。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要和孩子共同学会坚持。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不意味着双方像哥们、朋友一样,失却长辈的榜样作用。绝对平等的亲子关系是失衡的。
所谓理想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在取得些许的成就时,愿意将成功的喜悦与父母享受,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失,愿意且能够得到父母中肯,有力的指点和帮助,其中的交流,分享应该是平等的,但是家中给予孩子的应该是更为全面、深刻的道理,是能够使孩子启智受益的思想。
家长要在这些方面指引,扶持孩子:努力让孩子经常对父母感到敬佩;善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兴趣特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