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评公开课系列:外研版book6 module4 street

听评公开课系列:外研版book6 module4 street

作者: 轻寒翦翦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23:01 被阅读0次

    太原市“成长杯”教学课堂大赛是太原市教育局主办的,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赛的大型赛课活动。

    今年圣诞节的“礼物”就是去美丽的育英中学听了三节“成长杯”获奖选手的展示课。“成长杯”教学大赛真正比赛的时候是在有学生的真正的课堂教学情境下展开的,我们听课因为是获奖选手的展示课,所以是不带学生的教师说课。

    第一位说课的老师是来自成成中学的李闻宁老师,我坐的比较远,看不清样子,但看轮廓是位仪表堂堂的青年才俊,年纪应该不大,事后得知的确是位教龄很短的老师。一张口,一口标准地道的英式英语立马征服大家。

    课后,教研室的专家孙静,李莹老师未评课,我想尝试着换个角度,如果让我评课,我如何去评这节课呢?

    亮点一:图片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但的确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成长杯”决赛选择的学校学生底子很薄弱,这篇课文来自选修六的第四模块,生词颇多,教师利用图片去处理生词很直观,效果很好。

    教学一定要考虑学情,我们讲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学情,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精准施教,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达到育人的目标。

    李老师做的课件很精美,讲解semi—circle,barrel organ等单词都用到了图片,而且有许多动图,比如讲解relief和liveliness,图片中的图都是可动的,图片选用也很恰当精美。

    听评公开课系列:外研版book6 module4 street music 听评公开课系列:外研版book6 module4 street music 听评公开课系列:外研版book6 module4 street music

    亮点二:引导学生对文本理解很到位&情感渗透无处不在。

    李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对文本细节进行分析,分析的也很到位,并且非常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why does he keep singing?这个问题,文中是没有现成答案的,李老师说Because he really loves music,do what you love

    听评公开课系列:外研版book6 module4 street music 听评公开课系列:外研版book6 module4 street music

    亮点三:体现思政元素,弘扬中国文化。

    文章并没有提到中国的street music,李老师由外国的street music,引出了中国的street music,播放了三段中国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街头弹奏中国乐器的视频,以此倡导热爱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作为一位新老师能够在短时间,高压的状态下内准备出这么一节高标准的公开课,实属不易,充分证明了“自古青年多才俊”。

    任何一节公开课都不是完美无瑕的,李老师的课有些地方是否这样处理会更好?(只是我的愚见,有待商榷)

    1.关于创设情境。

    传统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李老师的课堂也注重创设情境,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几个城市的street music,重点介绍的是Barcelona和Paris的street music。李老师展示了一幅世界地图,上面标明文中提到的几个城市,像导游一样,带领大家去旅行,去看这些城市的street music,进而就是第二遍的careful reading,但我没体会到不同城市的street music有何异同点。

    听评公开课系列:外研版book6 module4 street music

    李老师管这叫创设情境,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创设情境,但在我看来这叫假情境。

    细读课文,第一段巴塞罗那描写的是一群音乐家在演奏,第二段巴黎描写的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在演奏,第三段纽约描写的场景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快闪”,伦敦描写的是我们更常在地下通道见到的歌手唱歌。

    这几个城市只不过是为了引出不同形式的street music,这些不同形式的street music完全可能在同一个城市存在。

    听评公开课系列:外研版book6 module4 street music

    书中对street music的描写特别有画面感,但李老师没有把这种画面感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把street music的魅力传达给学生很可惜。当然,英语课和语文课不同之处在于英语还有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尤其当面对程度不太好的学生时,更要注意转换的语言,语言用的难了学生听不懂,用的简单了情感传达不到位。口语就是英语教师的一张脸,有时候,我们会“以貌取人”。这需要老师特别深厚的教学功底,大多数老师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我希望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即便我们永远无法完美,但我们知道完美的样子,我们就有接近完美的可能性。

    如果让我处理这段文章,也许我会把里边的动词挑出来。

    para1:

    stand,push through,pick up,ask for,shrink,slide away,throw

    para2:

    take ,raise,turn,sing,tap

    让孩子们利用这些动词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形,用这些动词把当时的画面重现,或复述课文,甚至表演出来。

    2.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李老师挑了文章中一句:...the sound of music when you least expect it...

    听评公开课系列:外研版book6 module4 street music

    李老师说street music最美妙的就在于“不期而遇”,when you go shopping,you will meet some street music unexpectedly。

    “不期而遇”的翻译听上去很美,也很容易打动人心,但这节课的主题是street music,我觉得关注的焦点应该在street music存在的意义是什么?street music存在的意义在最后一段就有原句。

    听评公开课系列:外研版book6 module4 street music

    我有时候也经常犯这个错误,因为喜欢一句话或一段材料,就想花较多的篇幅去强调这句话,也想把这种“感动”传递给其它人,比如前段时间讲B2M4cultural corner公开课因为特别喜欢picasso的Guernica这幅画,最后因为这幅画,思维受限,以至偏离主题。

    当遇到我们喜欢的材料或语句时,要慎重对待,看看到底与主题有关联吗?有就好好开发利用这些材料,没有的话就一定要忍痛割爱。孙静老师曾说:我们一定要把好的材料利用到极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老师讲的课已经很不错了,我这样分析有点鸡蛋挑骨头,但一堂课对于一班孩子而言,就像是一次性消费品,公开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尽管有它精心包装,华而不实的一面,但公开课真正的价值在于,探讨如何在这一次性的消费过称中,提高“课堂的性价比”

    讲过公开课的老师都体会过从接到公开课的任务到讲完那一刻,整个过程对人的折磨,但每经历过一次公开课的洗礼,对课堂的把控,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环节的设计等各项教师基本功的提升,绝对不是平时的裸课可以做到的。

    穿越公开课的荆棘,乃是一名教师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磨练。

    附:book6module4文本

    听评公开课系列:外研版book6 module4 street music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评公开课系列:外研版book6 module4 street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rj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