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类文明的第一现场,却是一个永久的战场。
古巴比伦文化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化,它孕育在幼发拉底河和美索不达米亚河里。但是在一次次的战争中,巴比伦文化消亡了。
巴比伦文化的地理位置
战争哪里都会有,但是这里的战争不一样。一马平川、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却没有任何地理障碍,似乎每时每刻都吸引着远远近近一切的掠夺者和征服者的目光。因此,这里永远是战马奔腾、杀声震天。
更麻烦的是,这片诱人的土地,又缺少地理的纵深、缺少回旋的余地,因此在频繁的战乱当中就很难保存文化了。它的文字、法典、耕犁、数学以及城邦,都一次次被踩在马蹄之下。有的入侵者生怕当地保存文化记忆,还会挖开大河的堤岸,来一次次冲刷。而那两条大河即使不挖开堤岸,也经常会发生洪水泛滥,成为战争的帮凶。因此,那儿从古到今都充满了不安全感、充满了无助感,总是一队队黑衣的流浪者唱着悲哀的歌。
相较之下,中国文化就幸运的多。
在地理上,中国的西北部和西南部都有着世界级的高山,北部是沙漠,东部是大海,外地不容易入侵。内战虽然很多,但内战的双方都只想把持中国文化,而不是消灭中国文化,因此没有文化上的忧虑。而且中国幅员辽阔,即使遇到战争和自然灾害,也有扭转和迁徙的足够空间,这种扭转和迁徙,也就保存并传播了文化。
巴比伦文化的遗迹
余秋雨老师真正考查过巴比伦文化,他说:真正的巴比伦文化的遗留,就是一小段斑斑驳驳的沥青路的残迹。我去看了这一小段残迹,联想到这个蕴藏着大量石油的地方,居然早在几千年前就掌握了烧制沥青的技术,又想到这条路曾经采踏过多少外来者的马蹄和一个个新政权的仪仗,而且一次次的自然和人为的水灾也冲刷不了它,可怜堂堂文明只剩下了它。
中国文化来自古巴比伦文化吗?
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有一批很著名的历史学家叫做疑古学派,他们坚持认为中国历史到现在不到3000年,连司马迁从黄帝开始写史记,也被说成是参与了伪造。
不仅如此,更有一批学者公开宣布,中国文化不是本土的,更不是原创的,全是外来的。那么从哪里来的呢?他们观点也很分歧,后来比较多的人认为来自于巴比伦。那么在他们看来,是谁把巴比伦文化传进中国的呢?丁天认为是盘古,章鸿钊认为是黄帝,因为庄子说过黄帝登上过昆仑山。黄帝这么忙到昆仑山区干什么?因为如果昆仑山向西再向西,就会到巴比伦。
对于这些学者的争吵,我曾经写文章评论道,像是一屋子吃了迷魂汤的人,已经昏睡过去了,但是互相用梦话在吵架。我说的迷魂汤,就是指中国文人所习惯的那种学术弊病。这个弊病至少有三项。
弊病之一,是他们完全不在乎实地证据和实物证据,只把古书当中零星的古语当作证据,而且也不是古语本身,而是古语的转音。但也不是发生过的转音,而只是转音的可能。
弊病之二,就在这种毫无证据的情况下,他们却脾气很大,好做惊人之语,来吸引社会上的耳朵和眼睛,与现在网上的标题党、拍案惊奇派属于同一个传统。
弊病之三,他们错把骨气,文人的骨气,放到了学术上,绝对不会反躬自省。他们可以疑古疑时疑天下,却永远不会怀疑自己。
但对他们这样的学者,也有两个可以原谅的理由:
第一,由于交通落后,兵荒马乱,他们身体又不好,就没有可能投入实地考察。
第二,对于近代以来突飞猛进的国际学术思潮,他们知道的太少,即便是留学了,学来的也大多是各门人文学科的入门框架,而且已经隔代。
也有一些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文化的产生、自立、跨越作出有益的贡献,他们往往是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长期在野外工作。然而不管怎么说,应该承认,对中国文化早期生态作出关键实证的考古发掘,主要完成在什么年代呢?完成在近60年。所以,现在多数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史起点的了解,一定超过很多著名的民国学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