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参加迷影荟组织的《敦刻尔克》观影和讨论会,收获很大。很多人观影后的分享,给我很大启发也提供了新的欣赏角度。下面我会把一些有趣的见解记录下来。
《敦刻尔克》这部片,对比诺兰以前的长片有很大的不同。向阳花说,《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给人一种很大概念,观众不自觉就会被“多层梦境”、“盗梦”、“星际旅行”,“虫洞”、"黑洞”这些概念带入诺兰的世界中,观众在体验电影中复杂的故事线和时空感的时候有一种“解数学题”的乐趣。这种电影就像盒子一样,观众身在盒子之中,诺兰则不断为我们打开一个又一个嵌套盒子之外的盒子,给我们惊奇震撼和探索的乐趣。他还提到,诺兰拍片的手法正在改变,并且在《星际穿越》的时候已经改变,变得温情了很多,不再单纯给人“烧脑”的感觉,回到《敦刻尔克》就像诺兰在收这些“盒子”,最终收到一个点一个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看电影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故事背景。二战初期,1940年5月26日英法联军40万军队被迫在敦刻尔克港口撤退,到6月4日,一共10天撤出33万5千人。然而诺兰并不打算讲这个背景,电影一开场就是高潮,从头到尾。
叙事方式也很特别,诺兰选出其中3个时空剖面交叠进行,分别是"敦刻尔克"港口的一周,民用快艇的一天,海军在空中支援的一小时。这三个时空剖面并不是独立进行,而是互有关联又独自有自己的张力,在影片最后连成一线,形成一个更广阔视角的生死救援故事。
我们在分享的时候,普遍形成一个共识,电影主题围绕着"家","信念"展开。首先说"家",40万人要撤退,每个人都内心渴望回家,当驱逐舰一艘一艘被炸沉的时候,"家"就只能是希望了。影片最后从海峡对岸驶到敦刻尔克港口的很多民用快艇和商船,就代表着"家"不再是自己的"家",而是整个英国都在帮助士兵回家,让人特别感动,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又能体会到人性的温暖。当然片中对"人性"的表现也有残忍的一面,正因为有残忍有温暖,观影体验才特别真实,特别感人。
当大军终于撤到英国的时候,发布在报纸上的一段丘吉尔讲话,谈到了我们绝不投降的信念,当然片中还有40万人对生存的信念。如果没有这些信念,就没有大撤退的奇迹,也没有生命的奇迹。
最后我想谈谈电影画面和配乐。IMAX拍摄和观影,可以看到更广阔的视野也能感到更震撼的视觉,特别是诺兰把IMAX摄影机放到喷火式战斗机上拍摄,空中的交战画面真的很刺激很漂亮。汉斯季默的配乐,全程都在掌控电影的节奏,有趣的是3个时空的配乐不同,让人更好切换视角也能感觉到不同时空节奏的紧张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