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归来,处理好手上的事情,在电影开映前15分钟买票入场。在等待开映的时候,匆忙看了几眼影片介绍,也没走心,整个观影过程就紧随剧情起伏。
在观影的过程中,还是多紧张的,各种高科技、轰炸,视觉感很刺激。
但是结束后,走在回家的路上,进了读书营后有意识对自己身边的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让我细细分析起心中的几个疑惑。(这是以前不会有的,除了单位要求我提供一个读后感之类的文章,才会动笔。)
1、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哪个?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2、 如果换为欧美人,那是不是就是国外的大片?这是一个仿版?
3、 必要为了营救一个感觉不到她有什么重要性的人质,而牺牲那么多精英?
4、 军事片中,女性比例把控的重要性在哪里?
5、 未经过组织的突击行动是个人英雄主义?还是吸引大众的审美?
先说第一个疑惑。以下文字来源于网络。
我国海军临沂舰执行的一次真实撤侨事件:也门撤侨
负责这次撤侨的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由054A型导弹护卫舰547临沂舰、550潍坊舰和903型大型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组成。054A型导弹护卫舰是中国建造的4000吨级多用途远洋护卫舰,舰上1门76毫米主炮,2门7管30毫米近防炮,配备8枚射程200多公里的鹰击83J反舰导弹,32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混装海红旗16舰空导弹和鱼8火箭助飞反潜鱼雷。编队含2架舰载直升机、50名海军特战团"蛟龙"突击队的队员。共撤离400多人,除了中国公民以外,据初步统计,撤离人员中有巴基斯坦176人、埃塞俄比亚29人、新加坡5人、意大利3人、德国3人、波兰4人、爱尔兰1人、英国2人、加拿大1人、也门1人。此前,中国政府在自也门撤离中国公民行动中,还协助罗马尼亚、印度、埃及等国的8名侨民平安撤离。
中国在以往的撤侨行动,多是包租民航客机和民用客轮,或者出动空军伊尔76运输机,但直接派出军舰撤侨尚属首次。而此次也门撤侨使用的战舰,与民航和客轮不同,战舰上有舰炮、导弹、直升机和特种部队,如果有人敢冒犯就可以反击,也可以强行登岸,这是海军军舰的威慑力所在。一艘军舰,能胜过几百句外交斡旋。我们的军舰代表着祖国的决心,这次行动做得很漂亮。
2015年2月10日,美国关闭驻也门使馆。3月下旬,最后一批美军特别行动部队成员从也门阿奈德空军基地撤离。美国在4月6日公开承认,无法帮助在也门的公民离境。由于也门机场关闭,美国希望在也门的公民从海上乘坐外国船只离境。
根据陆续披露的信息,中国军队在也门的撤侨行动,让外交部很多驻外人员赞叹:"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趟中国在海外公民撤离行动,这次也门撤侨是最扬眉吐气的一次。"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跟撤侨行动背后,中国海军的一系列坚定有力的军事部署有关。
第二个疑惑:名为《红海》,其实打开军事题材电影的“蓝海”
这种枪战片,如果是一个欧美电影,可能不会获得这样大的票房,因为与以往看的电影有点雷同。
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大的反馈呢?
我觉得有几点原因。
1.题材新鲜。看多了手撕鬼子的电视剧,冗长而且不真实;看着黄皮肤的中国人,拿着各种尖端武器,可以应对各类问题,视觉心理都爽。
2.爱国情绪。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海外游成了很多人的选择。如果一切顺利,留给大家的就是充满回忆的异域风情;但是遇到意外时,语言不通,路线不熟,是否会惊慌?这时的我们是否留意到护照上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和我一样,记住以上那段话,以及领事保护与服务24小时热线:“+86-10-12308、+86-10-59913991”。
与上一部大红的《战狼2》一样,我认为它就打开了一个电影的“蓝海”。
第三个疑惑:牺牲几个精英为了救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中国人质,值不?
看完电影,细想觉得有点不解。谁都知道能进入“蛟龙”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宝藏。为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人质,有必要牺牲那么大去营救?
对于这个疑惑,我觉得这个回答是我最喜欢的:
你愿意为一个或者几个侨民的撤离付出巨大代价,一方面意味着降低了本国人民自我风险前往危险地区参与工作建设的危险性和抵触心理,提高了安全系数,让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这一事业中去,相对撤侨之达到同样效果和同样证明的其他行为所付出的代价来说,这就是撤侨的一部分价值。另一方面,外国武装势力的进犯自身也有衡量标准,只有武装攻击比自己弱的力量,获胜得到的利益大于可能的失败概率和其造成的损失的期望,那么武装力量才可能选择攻击。越大的投资团体,其获胜造成的收益就更大,就更有可能遭到武力侵犯。但是对于武装分子来说,倘若攻击一个很小的团体,甚至威胁一个人的生命,就会招致大范围的报复和巨大的损失,那么对单个侨民的武力撤侨行为事实上构成了一道安全声明:小若个体也会有一个全力保护他的国家作为后盾。
“勇者无惧,强者无敌。”国家强了,在世界的发声就会得到认可。祝福我国越来越好。
第四个疑惑:军事片中,女性比例把控的重要性在哪里?
好像很多类似的电影,都会有女性在其中。为什么?因为万事都是都讲究阴阳调和。
脑补一下:
如果海清、佟莉被换为男的,那就是一部科教片吧?
如果多一个女性呢?会不会拉柔了电影的节奏,是否还需要来几个钩心斗角,成了宫廷剧。
所以,电影对男女比例的选择是恰到好处。这就好比一个报告中,其实除了大段的总结,适量的来点细节是不是更加可读性强?在人物描写中,需要添加一些总结和提炼的话,都是一个节奏和比例的把控。
第五个疑惑:未经过组织的突击行动是个人英雄主义?还是吸引大众的审美?
在以往收集的信息中,给我的感觉是军人的行动,一切要听指挥。
但是,在那个骑虎难下的时刻,也许血性的冲到更让观众血脉膨胀,获得最后观影的满足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