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7051/7897cfe525c2d734.jpeg)
【关于“为人处世”的思索】
一、傻情有可原,蠢罪有应得。
做人,要率性,不要任性。
二者的区别在于:
率性,是由健康的天性引导,顺应本我,不在乎功利、习俗和舆论;
任性,是被错误的情绪支配,固执己见,听不进良知的呼声和善意的忠告。
在具体的场合,二者容易发生混淆。一般规律是:
在他人眼中,前者常被当作后者;在自己眼中,后者常被当作前者。
鉴于健康的天性如此稀少因而可贵,他人在评判时应当留心并予以爱护。
鉴于错误的情绪如此多发因而讨嫌,自己在评判时应当警惕并加以克服。
单纯的人也许傻,复杂的人才会蠢。
单纯的人吃亏,往往是因为轻信别人的善良,这是傻。
复杂的人吃亏,往往是因为高估自己的精明,这是蠢。
二者都出了错,傻情有可原,蠢罪有应得。
二者都有可笑之处,但傻不失可爱,蠢而且可恨。
如果上帝给了你一张漂亮的脸蛋,你要留心,这是对你的灵魂的一个考验。
如果你的灵魂平庸,这平庸会反映在脸蛋上,把漂亮现形为粗俗。
如果上帝给了你一张丑陋的脸蛋,你要宽心,这是给你的灵魂的一个机会。
如果你的灵魂优秀,这优秀也会反映在脸蛋上,把丑陋修正成独特。
精神意义上的伟人,心灵单纯而头脑深刻,可爱又可敬。
相反,精神意义上的小人,心灵复杂而头脑浅薄,可厌又可怜。
嫉妒是人性,不因为嫉妒而失态乃至泄恨则是教养。
我们无法压制人性,但可以做到有教养。
理智不能支配情感可能有两种情况:
理智太弱,或情感太强。
如果理智和情感都强呢?
好吧,就让它不能支配吧,一种情感强大到了强大的理智也不能支配,必定是不同寻常的,也许会结出可惊的果实。
如果理智和情感都弱呢?
也随它去吧,反正能不能支配都没有什么价值。
人是会爱自己的受惠者,恨自己的受害者的。
原因可能有二:
其一,是投射作用。
施惠于人,心中积聚的是正能量,心中的光明也投射到了受惠者身上;
加害于人,心中积聚的是负能量,心中的阴暗也投射到了受害者身上。
其二,是移情作用。
施惠于人,自己也置身于受惠者的感恩心情中,因此心生喜爱;
加害于人,自己也置身于受害者的怨忿心情中,因此心生仇恨。
二、爱的现象和本质。
爱情是两个整体的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在这个情感关系中,两人的人生观是否相洽,相洽到什么程度,一定会发生重要的作用。
所谓高质量的爱情,一个必要条件是相洽的程度高。
但是,爱情又不只是人生观相洽的事情,相洽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在爱情的发生中,性吸引和审美方面的强烈感受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你在热恋中?
恭喜你,尽情地享受吧。
不过请记住,没有人能够生活在爱的本质之中,我们都生活在现象之中,都只能通过现象来领悟本质。
可恨又可爱的现象世界,给我们快乐和苦恼,给我们昨天和明天,还给了我们不确定性。
衡量两性关系有两把尺子:
一是,法律。
凡是不违背法律的行为,均应视为私事,他人不得强行干涉。
二是,道德。
对一切真实的感情不可作道德判断,唯有感情上的不诚实或者借感情之名牟利才是不道德的。
在爱情中,追求完美是一种必然的冲动,但其作用主要是否定性的,即督促双方不做有损爱情的事情。
其主要成果:
一是,自律。
用理性锁定易变的感情。
二是,宽容。
爱和理性合力创造两人之间的自由空间。
当然,这两点本身有助于使爱情持久和美好。
不论男女,真爱的时候必定温柔。
爱一个人,就是疼她,怜她,宠她,所以有“疼爱”、“怜爱”、“宠爱”之说。
疼她,因为她受苦;怜她,因为她弱小;宠她,因为她这么信赖地把自己托付给你。
女人对男人也一样。
再幸运的女人也有受苦的时候,再强大的男人也有弱小的时候,所以温柔的呵护总有其理由和机会。
爱本质上是一种指向弱小者的感情。
在爱中,占优势的是提供保护的冲动,而非寻求依靠的需要。
如果以寻求强大的靠山为鹘的,那么,正因为再强的强者也有弱的时候和方面,使这种结合一开始就隐藏着破裂的必然性。
与其说有理解才有爱,毋宁说有爱才有理解。
爱一个人,一本书,一件艺术品,就会反复玩味这个人的一言一行,这本书的一字一句,这件作品的细枝末节,自以为揣摩出了某种深长意味,于是,“理解”了。
人们常说:爱与死。
的确,相爱到死,乃至为爱而死,是美好的。
但是,为了爱,首先应该活,活着才能爱。
我不愿把死浪漫化。
使爱我的人感到轻松,更加恋生,这是我对爱的回赠。
三、情绪价值和情感。
每一种扎实的成功背后,都有一盘“蓄谋已久”的棋。
鼓励大家努力成长时,也有人跳出来反对:我对物质的欲望并不强烈,没必要那么努力成长。
我个人不认同将成长等于赚钱,这么狭隘的观点。
成长,意味着眼锐、耳灵、心透。
慧眼,让你看得见龌龊,也欣赏得美景。
耳灵,让你听得进忠言,也避得开恶语。
心透,让你与情感、欲望、社会、世界、甚至生命和解。
任何特质,都有双面性或者多面性。
情绪价值,在如今仍然是很珍贵的一种筹码。
万事万物在不同的领域中,很难分出谁才是最好。
将理性和感性论个高低,这种比较,本就是一种不成熟。
情绪价值依然有用,但它的短板我们得清楚,就是短暂。
用情绪价值做事,讲究的是趁热打铁。
你哄得客户很高兴,再乘胜追击,他大笔一挥,跟你签了合同。
可如果你没有抓住最好的时机,聚会散场后,客户的高兴程度会随着时间而弱化。
那么此刻他签合约一定没有最开心那会干脆。
当然,这里提一下人情世故方面的建议,有利益的举动,一定要建立在不扫兴的基础上。
客户开心是你提要求的好时机,但提得不对,不讨喜,就是一种扫兴了。
理解情绪价值,再用对情绪价值,才是核心。
情绪价值和情感不一样。
你可以一天甚至一个时辰,就能让某个人感到开心。
提供情感,则是一种长线的、循序渐进的流程。
情绪价值的作用期不长,但见效快。情感的作用期很长,可见效慢。
很多人把这两样搞混乱了,认为提供情绪价值,就是提供情感。
情绪价值是情感中的一种,但它们之间不是等号。
在很多情感高手的策略中,通常是以情绪价值开路,先打个好的局面,然后再用情感深入人心,从而建立各种关系。
所谓情感高手,在这里不是玩弄感情的贬义词,而是褒义词。
能称之为高手的人,一定是懂情,懂爱,懂人性,知道如何更精准高效地让对方感受到,并且喜欢。
所以,他们往往比那么些只知道傻吧啦唧去爱,去闷头付出的人,更能找到良人和贵人,吃的苦头,还远远没有后者多。
这年代,什么不讲究点技巧?
技巧这个词,体现人类进步与智慧,怎么用在感情中就总被一些傻猫误解成心思不纯呢?
感情只要是真的,技巧花样百出又有多大关系?你舒服,对方也舒服。
很多情侣彼此之间也有感情,但没什么技巧,徒增怨偶。
情感比情绪价值的分量重太多,扎根人心也更深。
也许一些小爱小利,可以从通过给别人提高情绪价值而得到。
但真正让你丰收的,是情感。
情感上的感受才是最大的意外和惊喜。
也有很多年轻人不想生孩子,觉得奶粉贵,教育贵,还费精力。
不论怎么算,养个孩子后生活都没有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那么宽裕。
可真当你有了孩子,你看着他那么爱你,依赖你,你就算不清楚这笔帐了。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大的付出,绝不是源于利益,而是情感。
能让你豁出性命去救的那个人,不太可能是你的大客户,但一定是与你有很深情感羁绊的人。
人生中,很多人、事、情感、欲望、名利……有时需要站在上帝视角去看,但要以人的立场去经历。
旁观者也算一种上帝视角。
不要站在自己的事儿里,看自己的事儿,而是要跳出自己的事儿,再看自己的事儿。
分享思路时,不要一听到就说太难了做不到。
没人会多可怜你,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大人,能干大人的事儿。
凡事多要求自己,改变自己,鼓励自己,迎难而上,遇险不慌,见惊不乱,总能有所蜕变。
很多动不动就说不会的人,最终的确什么都没学会,唯独学会了哭。
丁俊贵
2023年1月1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