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将近7个小时看完看这本电子书,现在的我还是会耐着性子认真看完一本书的概念还是很大的。
发现我喜欢看真实的故事,特别角度独特的实录,比如这本《无缘社会》。这下子,也就找到了,我一直不喜欢看电视剧的原因。在会演的演员在我这里,都显得特别虚假。我会看的剧无非就两种,一种是剧情超赞,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悬疑剧首当其冲。一种就是,单纯冲着演员去的,有我很欣赏的演员在。
我会看的书,种类显得稍微宽泛一些,不仅仅局限于文学,游记,散文之类的。发现纪实类的书,还是比较吸引我的眼球的。
《无缘社会》是NHK电视台资深的记者采访作品合集。采访的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记者从无人认领的尸体开始,通过一点点线索逐步找到他们在社会上生活的痕迹,从而揭秘出为何会导致现在的“无缘死”。这是一部深刻的作品,揭示了沉重的社会话题。
源于我们的文化,对死亡这个话题非常的忌讳。简直是谈死色变,尽可能的都不要提到这个字。所以,当人死亡以后,大多数都会使用,去世了、离开了、走了等类似的词汇代替。死亡是不吉利的,是触霉头的话语,最好不要谈论了。
我觉得真是自欺欺人,我们都不去提死亡,就不存在死亡了吗?根本就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想想真的是可笑。我一向都挺坦然的,死亡本来就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从出生的那一刻,什么都是不确定的,唯一确定的是,我们都逃不过死亡的终极命运。
一方面,我觉得恰恰就是我们的文化里,很羞于去提起死亡的话题,以至于,我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如此的手足无措,当生活中遭遇到重大的不可逆的挫折事件事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比如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亲人的突然死亡,总是处 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地步。另一方面,很忌讳提起有关于死亡的话题,看似是我们对生活有着美好期望,不愿去面对那些伤痛的场面。恰恰是忽略了,生命本来就是有限的,是有着固定的长度,绝口不提它的消亡,给人一种生命会一直存在,永不消亡的错觉。于是就更不知道该如何珍惜有限的生命,如何去对待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了。所以,我并不觉得,全民都在营造一种闭口不提死亡的氛围是好事。
大多数人都觉得《无缘社会》这本书的基调是灰暗的,给人一种沮丧文化的感觉。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这样浓浓的基调。我反而看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为了弄清楚一具无名尸体,于是乎,这个采访的团队,抽丝剥茧,大费周章的提取出一点点有用的信息,利用这一点点消息,辗转多地,一点一滴的寻找,试图还原他生前的社会活动轨迹。
其实并不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到最后会出现这样的便于化的情况,一些有着正常的工作,人际交往也正常的人,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步步深入的真实采访,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现状。我们一直都很少关注到这些问题,其中的缘由太深厚,牵扯太多,是个人所无法企及的。但还是引起了我的注意,能不能借此来警示自身,如果到最后无可避免的要步入死亡,如何才能不至于没落孤单的赌注一人面对生死。、
我的向死而生能不能有一些具体的指向性,能不能不要是无头苍蝇似的在这人世间瞎转悠。
可能我骨子里比较倾向于悲剧吧,或者我人性里的劣根性。总喜欢看着美好的被撕碎,借此来安慰自己,其实自己过得还不错。总喜欢看着人性的至暗面,借此来警醒自己,那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当我再看悲剧的时候,总是代入感很强,仿佛那不是一个毫无关联的他人的人生,下一秒就有可能在我身上真实上演着。
纪录片往往不会告诉你一个固定的道理,而只是把真实发生的场景呈现在你的眼前,其中所见,各人自有万千差异。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海豚,连我空间昵称都是海豚湾。以至于我对于纪录片《海豚湾》有着极大的期待,在没有看之前,脑海里无数次幻想了一个和平温馨的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美好画面。看了之后思绪万千。它的评分一直很高,我想制作团队是顶着极大的压力在冒险为我们揭示了一些人类真实且残酷作为的现实。
由此感慨,其实个人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我所能做的简直是微乎其微,想要做的太多而所能做的凤毛麟角。但就能掩饰,一些人黑暗的真实面目了吗?如果每个人都抱持着于我无关,高高挂起的态度,那就永远都还会存在着这样的海豚湾,永远都还有着这样的无缘社会存在。
不得不说,日本这个民族里的一些情节,自杀概率在全世界都是居高不下。连“死”都变成一种美,死如秋叶之静美,连自杀都能成为一种文化渲染。无意去批判什么,不懂的就大胆承认。不得不说,日本民众也是一群非常可爱的人儿,具有人道主义奉献精神,多次对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就能看出。由此,预见了这也是有着极具反差的存在着,多元并存着的。
我确实记不得其中哪怕任何一个人物的名字,也无法把其中的场景描述出来。但《无缘社会》其实他们并不是遥远的存在着,有可能就是我们周围的任何一个人的以后。所留给我对于人生的思考会深深存在于很久,特别是我该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