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至日,冬至这个节日在我的生命中有了存在感还是自去年开始,也是去年离开了妈妈来到了大学。
“冬至日吃饺子”这个习俗也是去年开始知晓,冬至在我心中没有什么概念,可是吃饺子该是件多么温馨的事
谈到吃饺子,我的思绪就飞回那个80多平米的家中,想起了吃饺子的整个流程,饺子皮是她亲手擀的,里面包的馅——肉和蔬菜都是现买的,
那“铛铛铛”的剁肉馅的声音,每每回想起来还9是铿锵有力。妈妈做饺子也敢于创新,从最开始的猪肉大葱,到胡萝卜,香菇,香菜等等,吃到后来我认不全食材。
包饺子的过程对我来说最是有趣,当兴致来了,会和妈妈一起包,用筷子夹起馅放在饺子皮中间,在碗中点水蘸在饺子皮边沿,将饺子皮合拢,捏出花纹,饺子就成型了。
当然造型最难看,容易在锅中煮破皮的准是我包的。当母子俩一起围在桌前,为接下来的午餐齐心协力,分享最近的趣事琐事,客厅不时爆发阵阵笑声,那种久违的场面是我心心念念的。
连吃饺子的酱料都是有讲究的,我嗜辣,妈妈会现榨辣椒油,将锅烧热,放入几根红辣椒,发出“呲呲呲”的响声,那种声音让我魂牵梦萦,然后就着刚刚拍好的蒜,切好的姜,香菜,倒入醋,香油,一份有温度的酱料就做好了。
一盘精心制作的饺子就端上来了,热腾腾的,就着酱料下肚,暖胃暖心,让我大快朵颐。
其实饺子皮也普通,馅也平凡,酱料也平常。让我留恋的是饺子所传递的温度,情意,关怀。
这世间除了妈妈还有谁愿意为你在吃饺子这件事下这么细的功夫?只有妈妈的爱无微不至。
离开了家,离开了妈妈才明白吃妈妈包的饺子是多么幸福。
在学校周围最多的是东北饺子馆,哈尔滨饺子馆。方圆几里之内的饺子店我都吃遍了,这些招牌在我心中已经成了难吃的代名词。馅小皮厚,肉本来就少还不新鲜,有几家店“不忍卒吃”,酱料都是冷冰冰地摆在那里,与我心中的温度,精致相去甚远。
大一的整个暑假没有回家,加入实验室和老师一起做课题,忙下来,有4个月没回家了,室友都回家了,寝室空荡荡,我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时极度地想家,想妈妈,于是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句“想吃妈妈包的水饺”,当时已经转点了,
有朋友私信问我“怎么了?”
我说“想家了,想妈妈。”
朋友回答:“你在这方面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我说:“是啊,如果真的长不大才好。”
其实我们都明白,我们注定要长大,也必须努力地去奔自己的前程,前路崎岖多风雨,不似年少无忧人。可是我们本能地回想家,想妈妈,我们很多时候都想皈依,朝家的方向。
我猜妈妈对冬至日的这顿饺子也是心心念念吧,想陪他的儿子一起。远离妈妈的日子里,如果有很长时间没有跟妈妈联系,可能会在图书馆,在课堂上,在实验室里显示来自妈妈的视频电话,我会关掉问有什么事,妈妈会说,没事,我想你了,我想看看你。
#新中式宠妈艺术# 离开了妈妈才过冬至现代的高科技也解决不了距离的隔阂,对我们这对母子来说是这样的,我们通视频电话往往也只是嘘寒问暖,说不了几句就挂了,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而难得回家了,我们有说不完的趣事,道不尽的琐事,连以往最不耐烦的逛街购物,现在也饶有乐趣。真真切切的陪伴,面对面,心映心的交流没有什么能够取代。
上了大学,我听到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导师对科技帝国描述,也听从瑞典回来的师兄提起过那迷人的国度...随着眼界的开拓,我想去欣赏外面无数风光,想去见识更先进的科技,想去听取更新奇的思想...我想我这一生未必要走多远,但是我这一生一定要领略远方的精彩。
人就是这么矛盾的个体,追逐远方,涉足远方,还念着妈妈做的饺子,妈妈的陪伴。人生的无奈,复杂,精彩大都如此。
“思念你的人之所在便是你的归宿”,冬至日,无论我们吃不吃饺子,不管饺子有没有温度,我们都有归宿,地理心里梦里。我们思念的人也有归宿。
用一句稍显俗套的话“冬至过了,新年还会远吗”?到那时自可以互诉衷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