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故事梗概
上篇说到“海棠社”成立,由李纨出题,迎春限韵,惜春监场,作起诗热闹一回后便散了。宝玉突然想起湘云也擅作诗,于是求贾母派人接湘云回来入社。
大家再见湘云很是喜欢,湘云也说成立诗社怎能没她,得知昨日诗韵也随性补作两首: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養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众人一看,无不称赞。湘云决定次日作东道,先邀一社。众人道妙。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養芜苑安歇去提醒一番,建议湘云次日在藕香榭设螃蟹宴,她让哥哥准备几篓肥大螃蟹,取几坛好酒,再备四五桌果碟,省事又热闹。顺便安排一婆子定好了几篓螃蟹。次日饭后请贾母姨娘赏桂花。
湘云自是感激不尽。赞宝钗考虑极为周到。有关邀社作诗一事,宝钗也极尽能力给湘云献计。大意为:诗题不要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
湘云认为昨日已作海棠诗,今日最好作菊花诗。于是与宝钗一商量,决定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拟出几个题目,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用“菊”字,虚字用通用门五的。赋景咏物两关,新鲜大方。
俩人一时兴起又编凑十二个以菊花为题目的诗名。且要求不限韵,七言律,第二日把规则贴在墙上。谁愿作哪首,谁愿作一首还是十二首都可。高才捷足者为尊。若十二首已全,便不许他后赶着又作八,罚他就完了。
个人很喜欢宝钗与湘云编的十二诗菊谱。
起首是《忆菊》;
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
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
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
相对而兴有馀,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
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
既人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
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
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
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
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宝钗与湘云商议妥贴,方才息灯安寝。
内容分析
宝钗对湘云的支持非常给力,从她为湘云邀诗的建议以及花费螃蟹宴的安排便能了解。
但从细节描写处又知,袭人让宋嬷嬷给湘云带去的东西里,有捎带给她代做的针线活。这既是友谊的象征,也是袭人听了宝钗之言后对湘云的体恤。
宝钗与湘云、袭人不同,她来贾府要晚,湘云与袭人是主仆之情谊的延续,但宝钗却能通过明察秋毫感知到湘云的辛苦,这种体恤是很打动人心的。
这回继续表现宝钗对湘云的体恤。观察湘云的性格,她虽在襁褓中就经历了父母早逝。但内容中却极少有她对失去双亲的自怜描写。帮助叔婶做针线活辛苦也并非贾母不知,可在此并没有过多表述。
由此看来,湘云性格的可爱倒是应该感谢她叔婶的家教。湘云能常来贾府与童年玩伴一起,感情上也没有受到过压制。
就湘云本人,面对事情也总能想到一些解脱办法。比如,不拒绝袭人代做针线活,请宝玉以贾母名字带话让她常来贾府。这也是一个正常少女的心思。凡是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她都会去尝试,比如之前描写的女扮男装,她是一个会寻找快乐且非常富有感染力的女孩子。
大家对宝钗的早慧也看得很清楚,她曾与湘云劝过宝玉重视仕途经济学问,被宝玉毫不留情当场反抗并苛责。这也说明,宝钗与湘云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性。
而让湘云邀请大家吃螃蟹宴,相必完全靠她自己积攒的零花钱是过于奢侈了。但有了宝钗的助力,实现起来就轻而易举了。
宝钗作此一举不单单是对湘云的助力,其中,还让我们看到一个超乎少女常态的成熟心。贾母也不得不因湘云请吃螃蟹宴赏桂花把注意力再回到宝钗身上。宝钗看似不露痕迹的作为其实都在无形为自己加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