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读书亲子教育
你会培养孩子吗?(摘抄四)

你会培养孩子吗?(摘抄四)

作者: 素心执画笔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09:26 被阅读5次

           4、培养与孩子的长期和谐交流

           父母平素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向孩子灌输一些“听话”和“逆来顺受”的信条,希望孩子事事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只是要求“让他做什么,或是怎么做”,而不是让他从内心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如果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有意识培养与孩子的和谐交流关系,这种交流的大门是会敞开的。这种交流取决于我们是不是尊重自己的孩子,即使在父母与孩子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孩子也总是在无意识地,并将获得的印象输入到自己的思维体系中,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孩子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如果从小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和父母一起相处,或者没有经常交流的习惯,那么今后这扇大门就有可能会永远关闭。

           大多数父母似乎都同意应当尊重孩子,但事实上,没有多少父母做得好。比如我们经常用一种语调同孩子讲话,而绝不会用同样的语调来同朋友交谈。如果我们把对孩子讲过的话录下音来,认真地听一听自己的腔调和声音,就会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并不尊重孩子。因为我们总是以教训的、哄人的口气、引诱的口气来获得他的合作。孩子即使和我们合作也往往不是发自内心的,如果认识到我们的语调和讲话方式是错误的,我们便应该开始改变自己。如果我们以平等的、像与朋友谈话的口气来与孩子交谈,而不是对他训话,多数情况下,我们就能顺利地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思想了。如果你总在批评教训他、告诫他、挑他的毛病,他只会由此加深苦恼,认为是父母不爱他,讨厌他,无形中与父母之间产生距离、隔阂,这样下去,交流的大门慢慢地就会关闭了。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性,都会对他所遇到的事情做出反应,每个孩子都在努力塑造完善着自己。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怎样引导孩子。这就要求我们应对孩子有细致的观察,了解他的行为目的、情感愿望,如果你真的感觉到了孩子在想什么,那么你就对孩子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并不难,因为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在无拘无束地表达和表现自己。如果我们自由地接受孩子的思想,与他一块讨论,研究可能的结果,经常问“那样的话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你会有什么感觉?”孩子就会想到,在解决人生疑难上,他有了同伴。

           不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习惯于一本正经地对孩子进行误导,却要求孩子向自己袒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企求,当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便不愿向父母吐露心事,而只好去和同龄人交流想法。同龄人的经历有限,经验往往肤浅,思想也不成熟,孩子们虽在一起有过所谓更深的交流,但大家都被同样的问题困扰,相对来说并得不到多大的提高,而父母却因不平等的待遇方式失去了与孩子交流、进行引导的机会,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妨碍和伤害。

           父母向孩子敞开心扉,表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依赖,加强了与子女的情感联系。这种交流在孩子逐步成熟时尤为重要。十几岁的年龄是孩子的黄金年华,但也是多事之秋,父母与子女间在感情上联系密切,就容易沟通,从而有效地避免少年期容易出现的问题,而使孩子顺利成长。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关系是需要长期、有意识地培养才能获得的。

           当孩子开始询问:“爸爸你为什么不高兴?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之类的话时,做家长的就应该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该与孩子认真谈一谈呢?谈多少,怎么谈?如果我们轻易一语搪塞地对孩子说:“没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快去玩你的去吧!”那可就一下子将孩子对父母那善良而美好的关心推开了,等于将一颗关怀他人的心冷酷无情地挡在门外了。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的事与我无关,只要不关我的事,都不要管。这就是父母不让孩子有爱心和责任心,就等于公开向孩子传授并灌输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那种极端自我的腐朽意识和观点。这样做的话,日后我们也就没有理由去抱怨孩子不关心父母了。

           和孩子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表述自己的计划与展望,这本身就是对孩子最生动最实际的人生教育,反过来也是对父母自身的反省与激励。生活中人人有坎坷,有些人终生不得志。同孩子一起回顾分析自己的经历,承认自己以往的失败,回顾自己的终身憾事,对做父母的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可能担心孩子会看不起自己,事实上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将自己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孩子,这对孩子来说恰恰是最需要的,而且是最珍贵的财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会培养孩子吗?(摘抄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nl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