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永澄:你为什么总是掉入本末倒置的坑?

永澄:你为什么总是掉入本末倒置的坑?

作者: 易仁永澄 | 来源:发表于2018-01-14 17:02 被阅读155次
这不是鸡汤文,是原理分析,烧脑!

1

我的读书选择有以下的类别:

  • 和长期价值相关的神作/力作:用最高级的标准慢慢读;

  • 神作:用跳读的方式摘取关键概念,并进行整合;

  • 力作:先听别人怎么讲,然后自己快速阅读获得关键概念。

无论是哪一种,形成概念组块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我就会随手整理出概念卡:

这种方式我以前推荐过多次,详见:《高手必备的“卡片素材积累法”是啥样的呢?》。

最近我就在我的读者群里又推荐了一次,很多人看了我的卡片原来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么复杂,只是这么随意地写写就好了。于是,大家都纷纷开始了购买卡片的操作,之后慢慢升级。

不出我的意料,果然在不久之后,就有人问出了这个问题:“请问,有没有小伙伴能帮忙推荐一个可以用来装卡片的盒子啊?我找了很多店,不知道哪个盒子适合放卡片。

于是,我在群里分享了一个关于习惯的故事

2

我有个导师,他读博士的时候研究的是数量经济学,这个学问就是发现复杂的对象随着关键变量变化的关系,比如说国民经济社会抽象出一堆变量X1、X2、……、Xn,然后判断变量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很高级的那种。

一个高级的人家里就会摆满书,有一次去他家吃饭,他跟我说:“我要抓紧搬家,换个大书房,这样我一次性把书整理好,未来就不会把书乱放了。

说完这句话之后,他突然停了一下。

然后他自言自语地说:“诶,妄念啊!没有习惯,不管换多大的房子都是没有用的,书还是会乱放的。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用我的小房子来养成习惯!

他的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直至影响我在几年之后研究了习惯养成的脑神经、认知原理。而持续对原理的研究,让我弄明白了一点:习惯,根本就不是坚持21天、30天、……、180天甚至更久就可以养成的。这种大脑中的第一反应,绝对是平庸的策略,我也没有看到谁因为坚持而养成习惯的。

习惯养成的关键来自刻意练习,当你为了某个技能刻意练习的时候,它所产生的副产品就是习惯

如果习惯不好,就着急配置装备,是不是本末倒置呢?

3

先不深究,来看看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

Kindle是不是吃灰产品

什么叫吃灰产品,就是买回来放在那儿不用,一直落满了灰。不知道你的Kindle怎么样,我基本上买了Kindle所有的版本,毕竟,当时我认为自己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是因为Kindle版本不全造成的。但是,不管我买了哪个版本的Kindle,在几个月之后还是会将其卖掉。

后来,我发现,Kindle吃灰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没有用Kindle阅读的习惯。我读神作的时候,必须要做笔记,而不读书的时间都会被“听”的方式占据,得到、混沌、樊登,就它们三个我都照顾不过来,更别说其它的了。我也尝试着坐飞机的时候看书,但是,我宁可在机场买一本书……

健身要不要购置高级装备?

说实话,我投资在健身上的钱还是很多的,但是,如果说起健身的装备,我还真是没有。我总是随手拎出迪卡侬的短裤和背心,就奔健身房而去了。说实话,每次私教区里我都觉得自己是从贫民窟来的,其他人至少是安德玛,各种包、压缩衣/裤、喝水杯、擦汗的手巾、手表、耳机……

有些认识的伙伴就问我,为什么不给自己装备些好东西?我想了想,觉得真的没有必要,就我这种水平,有氧搞一下、力量搞一下、游游泳、跑跑步的,有个防水的心率表就够了,真心用不着高大上的装备。

我也想过给自己设计个目标:等我减重至多少多少斤,我就买好设备,但是想想看也没有动力,就给自己省点钱吧。

我的卡片系统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不是买好的卡片?是不是要有精致的小盒子?是不是要可以随身携带?是不是要用三色笔、粗细怎么选择?是不是要用好Anki,这样让电脑和手机打通,还符合记忆曲线?

我真的不知道,而现在想来,有的时候少知道点是好事。之所以要做卡片,就是我要积累知识主题,形成知识体系、知识产品,就是要创业、卖钱啊。那之前那些问题跟卖钱有关系么,都不用想啊,但凡白纸能做的事情,何必要搞那么复杂呢?不是说了么,做多是高概率的错误啊。

所以,我选择的是70G的A4纸,还只买了1本,花了我17.8元。回来之后,我自己对折裁成了A5的大小,慢慢地写了一年半多,1000多页就用完了。说实话,我用得特别慢啊,因为没有习惯,有的时候一个周都不做一张卡片,现在完成1000张卡片,可能3-4个月就完成了。这时候,我就选用了更有质感的120G的纸,并且去判断了日本进口来的京大纸和道林纸的区别,甚至研究荧光白和暖光白的道林纸在使用中的眼睛感受。

4

现在想来,从一开始的吃灰产品到另外的毫不在意,再到抓住核心、不断迭代、小步快跑,我的关键改变在哪里?为什么,我可以从一开始的本末倒置到现在的抓住核心?

这里的逻辑链条还蛮多的,我抓关键的部分简单说说。

第一个关键是:刻意练习 - 习惯 - 模式 - 装备 - 优势

前文提到了,通过持续的刻意练习,它的副产品里面会有一个叫做习惯的东西。习惯本质上是一种模式(模式是一个简单系统,有一个输入就会形成一个输出),这个本质的讨论在刻意练习上是完全打通的,因为刻意练习会让神经通路外包裹髓鞘质,而模式也是固化在神经通路里的。所以,刻意练习可以形成模式。

模式是一种原因,并且是一种内部原因,它需要和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在一起,这样内外因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形成自己的优势。

那我们要不要买好的装备呢?答案来了,第一是你有没有一种内在模式,如果这个模式没有,装备也不见得有用;第二是看你要不要某一种优势,如果不要的话,这个装备也不需要了(有什么优势是不需要的呢?这个问题要怎么回答呢?)

第二个关键是:价值发展 - 能力圈选择 - 刻意练习

每个人都要发展,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呢?是不是别人取得的成绩、设定的目标、拥有的系统,都会触动你,都会形成你所追求的价值呢?如果你本来不需要,但是却偏偏买了Kindle、健身装备、卡片收纳盒等,岂不是又做错了?

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价值也是会变化的,那究竟要怎么选择价值结果呢?不要“果上努力”是基本原则,我们要在原因上努力,让自己拥有价值的原因是——在能力圈里努力。所以,我们要选择好自己的能力圈(这也是一种模式、结果的分析)。

找到能力圈之后,要做的事情就一件:刻意练习。这条逻辑和上一条逻辑竟然关联在了一起,这就是逻辑之美。

做一下这个部分的小总结:

  • 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开始都会很笨拙,不会做好。这个时候你要考虑的是如何快速通过这个阶段,而不是买装备并以为装备就可以帮助快速通过笨拙的阶段。

  • 刻意练习,可以形成习惯,找准你的模式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再用刻意练习的方式不断提升技能效率,让你的能力为核心目的贡献力量。

  • 不要在那些不是自己的能力圈、没有经过刻意练习、没有养成习惯的地方,补充高级装备来掩饰自己实际上水平不行的尴尬。

5

我们再回答开篇的问题,为什么有人就是会本末倒置呢?并且这也不是一种稀缺现象,很多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给出背后的认知科学原理,让你可以彻底避免这个问题。

本末倒置的本质是不关注关键价值,而是关注自以为是的价值。关注点在哪里是由解释系统影响的,我们来看看解释系统中的系统1会在解释过程中偷偷做哪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你看这里有一些关键词:“心智散弹枪”、“联结活化”、“情意捷径”、“归因谬误”、“以终为始”,标题中还有“捷径直觉”、“偏见和误判”等。来做一下分析。

我们以“做卡片”举例,也就是说“做卡片”就是图像中左侧的“对象A”,当它刺激我们,系统1会瞬间产生一个叫做心智散弹枪的效应。它的意思是:当刺激系统1时,系统1不是产生单一结果,而是把和刺激相关的所有点全部激活。当你想到卡片系统的时候,瞬间会产生无数想法,比如说:卡片放在哪里?卡片用什么纸?用纸质还是电子?存放的盒子是什么样的?这些想法都是瞬间产生的,并且也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这个过程也被称为联结活化,你可以在《思考,快与慢》的第四章、第八章找到相关解释。

心智散弹枪打出子弹之后,会在神经网络中激活若干“促发联想的结果”,从A1到An。但是由于人是碳基生物,基于能耗最小的原则,大量促发的结果我们选择不去处理,而是去处理大脑(系统1、进化而来的大脑)认为重要的信息。要知道,大脑不是为了求真而存在的,它是为了求存,所以,大脑认为重要的都是和生存相关的,而不会和价值相关。

于是,大脑将那些过往不是经常出现的“促发结果”,全部放在你的意识无法觉察到的部分去存储,甚至不去处理,只是把曾经常常出现、总是被调用的部分输入到意识中。

但是,在进入意识之前,还要经过一个叫做“情意捷径”的环节。情意捷径指的是大脑会默认重视那些容易调取的、和你情绪相关的内容,然后以处理这些内容为它的第一要务。同时,系统1天生带着一个Bug,那就是归因谬误,它会将相关性解释为因果性,明明就是并列放在一起的东西,它非要说出一些前因后果。这两个Bug合在一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那些经常出现的促发结果被认为是重要的,并且,被认为是和对象A有因果关系的

你看,这不就是误判么,很有可能重要的事情并不是这个,但是捷径的判断方式就让这种偏见出现了呢。要知道,这个时候系统1的0.02秒过程还没有结束呢,系统2还没有启动来审查呢(诶,你知道的,系统2这种懒货,通常是不启动的,因为“做卡片”这件事并没有诱发你的惊讶,很难激活系统2的)。

如果刚才被细分的环节中,某一个被情意捷径送到了意识中的念头,接下来就会被以终为始的内部需求送入到自己的目标体系中去。

所谓的以终为始,指的是我们每个人在做事之前,都会在脑海中构思一下结果,结果形成了之后才去推进任务。要知道,每个人都是有“以终为始”的能力,只不过,不同人对结果清晰度的描述不一样。普通人会在“终”不是那么清楚的时候就开始行动,而目标管理者,会将“终”更清晰地描述和显性出来。(关联思考:在《目标动力学》中提到过,每个人都有目标能力,只不过有的人的目标是未经澄清的,而目标管理者会把最终的结果(也就是目标)清晰化和显性化,所以,每个人都有目标管理能力,只是程度不同。)

把原理都讲完了,我们还是来看实例吧,我们还以“做卡片”为例,可能有的人听到“做卡片”这三个字的时候,想到结果的样子就是:“有一个好看的盒子,里面放着写满关键内容的卡片。”于是,自然就出了问题,那就是花时间去找装卡片的盒子,而不是考虑去弄懂究竟如何用卡片来积累素材。

6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人的大脑有天然的结构性缺陷,导致我们会把过往经历的、容易调取出来的事情当成重要的事情,然后,导致价值出错

那要怎么防范这个问题呢?我把这个套路说一下:

  • 根据自己的过往优势,来分析自己的模式,判断自己的能力圈;

  • 验证自己的能力圈;

  • 提升自己的做事标准,在能力圈里高标准地刻意练习;

  • 为你的能力圈发挥更大价值更新产品和装备。

一个周累得够呛,这篇又比较烧脑,给大家烧烧过好周末。

另外,发一个小福利。我在一月里,将为“做自己的CEO”、“跟永澄老师学做年目标终身版、顶配版”的伙伴提供构建个人目标管理体系的小礼包,请务必注意群内通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澄:你为什么总是掉入本末倒置的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ok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