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我们学习了“拆解力”,运用“下一步行动”把“项目”拆解成“任务”,再把“任务”拆解成“行动”。当按着步骤一步一步地走, 我们执行起来就更清晰,更有效率了~
“下一步行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会让我们“脑袋里只装一件事”。
过去我们常会用一个词——multitask,多任务工作。会用这个词,意味着我们期望在同样的时间里,能同时处理更多任务,以提高效率。但恰恰相反,最高效率的工作方法是—— “脑袋里只装一件事”。
我们的大脑其实就像电脑,当我们同时运行很多软件,电脑的内存不够了,就会变卡。而不幸的是,人脑是一个内存值巨低的电脑,一次只能处理好一件事,同时运行两件事甚至三件事,就容易崩溃了。
其实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同时处理多任务的能力,而是如何将不同的任务“捕捉”到相应的时间,然后专注去逐个击破的能力。
所以,要培养专注力的第一步,就是不要贪心,让自己 “脑袋里只装一件事”。
创造心流
什么是“心流”?当“心流”状态出现时,你常常无比投入你所从事的事情。而失去了时间的概念。这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经历,在这段经历中,你仿佛成为你所做事情的媒介——一种紧张而又容易的专注状态。
问题是,你要怎样创造这样一种状态,而不是一味等待并期待这种状态自然发生?这里有三个关键因素:
1.选择一个刚好在你能力范围之内或者刚刚高出你能力范围的任务
要是这个任务太难或太简单,你都不会进入“心流”状态。因此,当你在写你的“下一步行动”时,检查一下这个行动是不是你差不多能handle的。
如果你在进行“写完第一道高数题,并改错(9-9:30)”的下一步行动时,看了好久也没有做题思路,但还傻傻地坚持,那也许结果就是——30分钟一笔未动。
所以啊,我们要有自知之明,当发现这是远远高过自己能力的事,不要硬上。做事按着步骤来,既然不会,那就去学。所以,下一步行动可以改成——看课本例题学或问同学。
2.确保任务包含即刻的反馈
这样你便能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随时了解任务完成情况,是完成得好还是不好。
这个反馈,可以是你的“下一步行动”的objective,你完成这件事的清晰的目标;还可以是别人的Feedback(如果每天hubert不给大家作业feedback,大家会不会更没有动力打卡呢?)
这种即刻的反馈有什么好处呢?在做事前,我们会更有目标,更坚定地执行,不容易偏离方向。做完事后,也会有达到目标的成就感!
3.创造一个注意力分散点尽量少的环境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图书馆学习效率更高,而不是宿舍。
但我们也常常会说,“哎,懒得去图书馆了,虽然宿舍有点吵,不过我专注一点,应该不会被打扰吧~”
要知道,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很活泼,任何小动静都容易使我们分心,所以也别欺骗自己了,你那脆弱的自制力是控制不住你的大脑的,与其相信自己的自制力,不如直接从源头消除外界的干扰吧。
这里“外界的干扰”,包含一切让你注意力分散的事物,如手机微信,八卦新闻等...
当然还有“自身的干扰”,对于我而言,精神状况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有时就是会特别困。困的时候,与其硬撑,不如去洗把脸或运动一下,让自己注意力不在那么分散。或者学会把重要的事情调整到自己精神状况较好的时段做。
小结:
如何培养专注力?
1.“脑袋里只装一件事” 2.任务难度合适 3. 有即刻的反馈 4.消除环境干扰
(本文内容主要来自于《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 》)
【周一周二作业】
通过创造心流,来完成你的“清晨三件事”,并记录下你如何运用这三个要素。
只用以你“三件事”中的一件为例~
作业格式:
【5.23专注力作业】
清晨三件事——
【1】:(行动+反馈)
【2】:
【3】:
.......
【环境】:
举个栗子
【5.23专注力作业】
清晨三件事——完成专注力课程内容
【1】:查看相关书籍和文章,有用的点记录下来(16-17)
【2】:整理出文章思路大纲,有清晰思维导图(17-17:30)
【3】:用印象笔记写文章正文,转到简书+发到改变营(18:30-22:00)
【环境】:图书馆,手机番茄钟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