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的兴衰

作者: 戴破局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21:43 被阅读0次

      听母亲说我小时候上学的那个小学现在所有的年级在一起只有十几人,中学早就停掉了。现在家里稍微有点条件的的都去了县里和镇里去读中小学了,镇里学校的学生人数也是在逐年的减少。也就是在20年前,我那会读小学时,加上学前班,小学一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有四五十人,我们乡一共有7个村,就有七个小学。合计的人数在1600人左右,而现在七个小学应该只剩下了2个,一起只有了30来个小学生。初中更是消失了,都去了镇里和县里读初中,可见乡村人口流失的严重。

      我家的门口以前是乡政府所在地,后来乡政府拆了,变成了村政府,后来两个村合并,现在变成了以前两个村的村政府。除了过年以外,平时在家的都是50岁以上的人,当然还有父母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小孩。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常能在门前看到民兵训练,门前的马路上都是人来人往,有摆摊卖豆腐和吆喝着卖吃的的。每天早上家里都能听到初中传来的广播体操声音,还有两家塑料厂,一家窑厂,有信用社,两家医疗诊所,现在这些都没有了。那会也是有人在外打工的,但一到了农忙季节,便都回来帮忙了,我们上学也有着春忙、秋忙的假期。

      我们家是开商店的,80年代初,听说个人可以开店了,爷爷便让老爸回来开了商店,在这之前只有合作社,是属于国家的。我印象很深的便是那会有好多人在我家等着打电话,都是打BB机等在外打工的人回电话过来。当然也有很多人是约好了每周什么时候打电话,那个时间点便在我家等电话了。

        村里已经很多年没有再建新的房子,除了少数人,大多都在县城里买了房。多半是年轻人在外打工,老人在家带小孩上学。也有不少举家都搬到大城市的。在县城里买了房子的,平日里没事也会经常回下老家,毕竟在他们心中那才是家,一到过年会都回到老家过年,所以过年是我们那现在最热闹的时候,过了正月初八大家拜完了年,人们又陆陆续续的出去了。

        村庄的衰落的30年也正是改革开放开始的30年,人们确实富裕了很多,那会人们绝大部分的收入都是种田,后来听说外面打工赚钱更多,一个带一个的全出去了。现在农田大多被承包了,据说承包农田的人靠种田是赚不到钱的,靠的是国家的补贴。也没有私人愿意去种田了,最多是种些菜自己吃。

      生活富裕了,人们乐意或者不乐意的都在背井离乡。这存在了成百上千年的村庄有多少都在渐渐消亡,现在每年过年大家都会回家,但再过20年呢,那些老人离去了,这会的年轻人那会还会回老家吗?

      村里去外地打工的人去的城市都是一二线城市,少数有钱的在所在的城市买了房,多数是在县城里买了房,都说一二线城市房价贵,如果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低些,小孩能在那里上学,估计县城也该逐渐消失了吧。

相关文章

  • 一个乡村的兴衰

    听母亲说我小时候上学的那个小学现在所有的年级在一起只有十几人,中学早就停掉了。现在家里稍微有点条件的的都去...

  • 清风街,乡村社会的兴衰

    清风街的事,要说是大事,都是大事,牵涉到生离死别,牵涉到喜怒哀乐。可要说这算什么呀,真的不算什么。太阳有升有落,人...

  • 大智若愚刘姥姥

    她,作为贾府荣辱兴衰的目击者和见证人,贯穿了整部《红楼梦》。 她,一个贫寒卑微如草芥的乡村婆子,却和一群五谷不分稼...

  • 一个饭店的兴衰

    附近开了家火锅鸡店,一元吃鸡,奔着优惠,去吃了两次。 味道还行,可总觉得哪里不好,如果让我推荐朋友,还是不会推荐。...

  • 一个家的兴衰

    自从来到深圳,回家的次数也多起来了。这次,表弟结婚,我和在广州的妹妹一起回去。 按照风俗,明天正式结婚,今天我们就...

  • 看王朝兴衰模式,谈历史周期规律

    纵观中国的历史,各个王朝都有兴衰,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更替,也许这是自然的兴衰更替。我没说每一个王朝的兴衰和帝王是分...

  • 临江仙·疫情

    看尽疫情悲欢事, 生还谁与商量。 城乡村寨为伊忙。 怅惆无尽处, 天外说苍黄。 浏览历代兴衰主, 又承刘赵朱堂。 ...

  • 兴衰

    除了时光,没有什么是一尘不变的。 大自然的更迭酿造了亿万生灵与文明,即使再恶臭的文明也有他的存在之理,所以他留下来...

  • 兴衰

    所谓兴盛,不一定是指成为国家元首或世界首富;衰败,也不一定是沦为乞丐或被全社会唾弃。任何人处于一生中的最佳时期或舒...

  • 兴衰

    今天在村里绕了一圈,可以说一圈下来1.4公里。村子并不大,可是逐渐的村子越来越小。走到河那边,姥姥娘家房子衰败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乡村的兴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ss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