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作者: 年更15万 | 来源:发表于2022-08-16 11:44 被阅读0次

    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类似孔子的论语),是明代的一本书,时间不算长,文字不算古,但是我依然买了一本文白对照版。

    因为,我买了一套资质通鉴无注释版,读起来很没有收获。我想,有些书可能我不适合读原文,因为我还没有那个功力。

    就像我家的小朋友总是问我一些问题,我不能告诉她真相,因为真相她不理解,或者说我没办法把我的认识翻译成她懂的语言,因此,我会打个比喻或者干脆胡扯,把她的问题应付过去。

    对于认识层次差太多的人,是不能直接对话的。所以,对于很多古文,我觉得自己是不能直接去读的,必须有一个人来给我打个比喻或者胡扯一番。我固然知道,他所谓的翻译一则未必对,二则未必照顾到我的认识层次,但多少还是有助于我慢慢接近于真想。

    我很庆幸自己买对了书,起码,我觉得读那篇序言,就比读传习录本身有收获。

    对于传习录的一些主要的观点,我谈一点我的不成熟的想法。

    我最认可阳明先生的观点,就是知行合一。社会上有一句流行的话,“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基于这一点,懂了,还要能做到,这才是真正的懂得这个道理。比如说我吧,年年都去立很多flag,要学习、要练字、要跑步,我不知道这些事情的重要性吗?但是我做到了没有?如果我明明有条件但就是没有做到,而天天大谈特谈跑步真的很重要,那么我能算是真的知道“学习”吗?我真的知道学习重要怎么不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知行合一,或许这一观点本身不是对的,但是它的指向是好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要空想、空谈,要敢于实践。

    一定程度上,我认为,“知行和一”本身或许阳明先生也知道是不对的,但是他为了告诉大家要表里如一、心口如一、言行如一,便提倡“知行合一”。

    “知”有很多种,阳明先生在传习录里不断混用这些概念。听说了是知,明白了是知,接受了是知、体悟了也是知、信仰了也是知。

    比如说学习吧,知道“学习”这个概念,是最粗浅的知;能弄明白学是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也是知;知道了要“学习”,愿意去努力做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种接受并愿意付诸行动也是一种知;要吃了梨子才知道梨子的味道,尤其是参加工作以后,如何平衡应酬、照顾家庭,克服堕性,将“学习”从一种理念活成一种“状态”,这里面的妥协、摇摆、体会也是一种知;知道“学习”之难,也知“学习”之可贵,而愿意牺牲自己的游戏时间,争取家人的支持,去拼博、去奋斗,把“学习”活成一种信仰,并且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这也是一种知。

    而阳明先生的,心即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都刻意地将许多概念相混同,其目的是为了强调人的主观性,以人的主观性去统摄物(自然)、理(自然规律、道德),不要将自然与道德至于人(心)的对立面。

    一个人说的话或许不正确,但他的目的是正确的,为此我们该说他是错的吗?

    或许是我的理解错了,那我会重读王阳明(事实上我还没读几页),或许我会有新的理解。

    一些言论的本身对错很重要,但因为言论有错而全盘丢掉似乎有些可惜,弄清思想脉络或许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vr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