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腰椎不适,到一个骨科医生那里按摩。他的手往腰间一按,问小时候是不是干过重活,比如担水、担煤、扛抬重物……没有应答,期待下面要说的话。“身体会记仇的”,没想到他竟然得出如此结论。接着又听其释放心得:年轻力壮时,吃苦受罪,到年老要么身体弱,长年有病。要么身体很棒,寿命还长。如果身体还没有长成,就身负重力,又不知惜力,到老时就会得“懒病”,想勤快都不行,一干活身体就会阻止你,发出各种疼痛信号,其实没有什么病,就是让你“懒”下来,歇一歇,把过去没有懒的时光补回来。听罢细想,沉默无语。不敢认同其全部,但其中得到的安慰不少。也勾起对艰难岁月的回忆。从儿时到上师范之前,处于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同一阶层的孩子,哪个不是从小就开始帮大人干活。由抬水抬煤到担水担煤。若无这个经历,似乎没有长大,也是以后上班、工作,甚至结婚养家必备的行为过程。环顾左右人家,孩子多、挣钱少、条件艰苦;细瞧同伴,拾庄稼、挖野菜、担水劈柴几乎成为常态。更有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真实写照。铜川的地理特征已经使铜川人习惯了进沟爬坡,何况未成年负重干活该是何等后果。一年四季,每月每日,人们最离不开的煤面油盐水,成为每家每户奔波和体力付出的主要目标。孩子身体瘦弱很普遍,只要能走能动,就意味着没毛病能干活。大人们鼓励和赞赏的是热爱劳动,有力气,能吃苦的孩子,谁不想让大人们夸奖,谁也不想吃闲饭,不能做“享受者”。不仅干好自家活,还要自觉自愿帮助邻家做好事。最费力气的当然就是挑水。山沟中间一口井,两山一沟近百户人到井里挑水。男女老少都有。常有把满桶水分成两半担回家是孩子们做的事。担着担着,两边都是满桶水,个子也长高了,身子骨也硬朗了,由少年走进了青年。每当冬天来临,走得近的几家人,凑钱买几吨混煤,用汽车拉,运费共摊。煤回天黑,每家出人卸煤。借着矿上灯光大人框分后,孩子们用篮子往回担抬。都是生活必需,无法偷懒,也不具备偷懒的素质。
得了“懒病”身体有记忆,你善待它,它回报你,让你少些疼痛,少受些罪。年少不惜力,不知心疼自己,到老了,它就会通知你好好休息休息,不要干体力活,提水、搽地板、抱孩子、买菜做饭了事都少干些。省得记仇的身体还要报复你,不停地找你麻烦。有人听说现在什么活都不能干了的时候,开玩笑地说,得了懒病。懒病就懒病吧,有什么非干不可呢。买菜做饭的事交给别人,只管掏钱,什么好吃吃什么。洗衣服打扫卫生的事,都交给别人,实习一次消费又何妨。懒病就懒治,如今不用偷懒,懒自己都找回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