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实在不知道写些什么,人总是容易被一些琐事困扰,并因此忘了正事。当自己想起来今天还没写作时,急匆匆准备写点什么,却一时无从下手。
于是准备看一些书摘找点灵感,当看到下面这个故事时,我决定摘抄了,因为这正是我想说却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达的。
禅宗使用诗般的语言来孕育开悟的种子,人们一再复诵意境深远的诗或参详公案,直到整颗心豁然开悟为止。禅门另外还有数十则公案可供学生们仔细参详他们欲寻求的心灵自由,或是为他们的人生方向指示出正确道路。若把公案合而观之,则是为修行的人生建构出一幅诗篇般的蓝图。这些公案和禅门故事,带领着学生进人开悟的世界。譬如禅学大师问学生:“如何从海里取来珍珠却不弄湿手?”“用一只手拍出声音……”“何谓曲中之直?”
碰到这些质问、故事和诗篇,不能仅凭理智分析来寻求解答,任何现成的答案都会遭到严厉拒绝。唯有我们深入自性并安住于当下,这些公案的解答才会出现。只有我们的心灵像莲花般开合自如,能勇敢踏进幽暗森林,在人群中跳舞时,一切才有可能天清地朗。它们并未标明某种理想境界,但却指向道家无为的宽阔天地以及莲花浑然天成的安适自在。它们教导人舍弃恐惧和我执,不依赖尘世和精神的攀附,唯有这样,才能自由自在回归我们的本然面目。
我们可由下列故事约略看出公案的终极目的,这故事带些现代禅的幽默。它谈到有位徒弟总是如实向师父报告自己灵修方面的进展。第一个月,那学生写道,“我感受到意识的扩展,感觉与宇宙合而为ー。”师父只瞥了一下那封信就扔了。下个月,做学生的又写道:“我终于发现万物皆有神性。”师父似乎大失所望。
在第三封信里,那徒弟热心地解释,“在惊异的凝视中,我揭示了一与多的奥秘。”这时师父不耐烦地打哈欠了。下封信则说,“世间无人出生、存在或死亡,因为自我根本不存在。”师父看完,绝望得束手无策。
又过了一年,师父提醒徒弟该向自己报告灵修近况了。这徒弟回信:“如今我只是老实过日子。至于修行,谁还在乎呢?”师父读完不禁喜极而泣,“感谢老天爷,他终于开窍了。”
这故事反映教诲的意旨:事物之本性原就是圆满自足的。那只立于雪地中的白鹤就是雪中白鹤,而暗夜里的乌鸦也如实是本然面目
——《狂喜之后》 杰克•康菲尔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