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越浮羽(6)

南越浮羽(6)

作者: 迢迢不断 | 来源:发表于2020-02-10 13:00 被阅读0次

    题外话•洛夫的《西贡夜市》

    昨晚找资料写南越时期的堤岸时,意外地看到了一些彼时台湾文化人在西贡的事例,其中有人专门提及了诗人吴望尧、洛夫和秀陶,于1960年代均在西贡呆过,而且还组成了一个诗三角。诗人洛夫的大作,作为曾经的台湾文学爱好者的我,在高中时就已拜读过。只是时隔多年,生活已将其冲淡忘却,却不料又在昨夜这个偶然的时分被拍打回脑海中。

    (图片来自网络)

    洛夫(1928-2018),本名莫运瑞,后改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人,台湾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49年随军赴台。

    洛夫从小就爱好文学,15岁时即在衡阳《力报》副刊发表文章,18岁高中时开始写诗。1952年在《宝岛文艺》刊发了《火焰之歌》,这也是洛夫在台湾发表的第一首诗,却开启以后70年的诗歌写作生涯。他于1954年,携手张默、痖弦共同创办《新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曾入选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也获得岛内的多个文学大奖。

    洛夫是台湾现代诗坛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之一,为中国诗坛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由于表现手法近乎魔幻被誉为“诗魔”。他于1965年11月被派往越南担任军事援越顾问团英文秘书。战时的西贡,一边是慵懒、旖旎的热带风情,一边是暗杀、爆炸,镇压等各种死亡危胁。这两种极端矛盾着的气氛纠缠交汇,无时不刺激着诗人敏感的心。两年任期结束回台后,洛夫将西贡时期的创作完善、整理为《西贡诗钞》。

    (图片来自网络 西贡时期的洛夫)

    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如此评称:“......他对语言的锤炼,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录于诗钞里的《西贡夜市》这首小诗,就完美地展现了诗人“意像丰富、文字洗炼”的特点:

            西贡夜市

         一个黑人

      两个安南妹

      三个高丽棒子

      四个从百里居打完仗回来逛窑子的士兵

      嚼口香糖的汉子

      把手风琴拉成

      一条那么长的无人巷子

      烤牛肉的味道从元子坊飘到陈国篡街穿过铁丝网一直香到化导院

      和尚在开会

          (1968.10.11)

    在诗的第一节4行,诗人简单地堆叠出人物的数量,看似无心却是有意,让读者亲睹西贡因战争汇集了各色人等的嘈杂混乱;第二节3行,是广受文学家们好评一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文学修辞手法-通感,化声为形。琴声悠扬,小巷甬长,两者的可想和可见有共通之处:无人的巷子衬出琴声的寂寥,而空气中飘浮的琴声,又反衬出曾经热闹小巷,因战争带来的凄清;在最后一节2行里,第一句28个字让人一口气都不能读完,这种营造的战争紧迫落在了最后一句:来自军队营房的肉味,突破防御的铁丝网,逼迫出世的僧侣停止清修而聚在一起开会了。

    小诗三节9行共88个字,没有轰鸣枪炮和四溅的血肉,只是通过视觉、听觉和味觉的交错漫延,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无奈,更为深刻。越南战争已终止45年,诗里的那些人物像素应该都早已做古,但他们于战争高压下的仄仄身影,却能穿过50多年时光隧道,幻化在我们脑海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越浮羽(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xa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