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十四节气 - 小寒

二十四节气 - 小寒

作者: 他瑞Taurui | 来源:发表于2024-01-19 14:21 被阅读0次

癸卯年农历冬月初二十五
来到一年中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

每年的1月6日左右(1月5日至7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小寒之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就来临了。民间有种说法,冷气积久而寒。这个时候,天气虽然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大冷,故而称为小寒。


小寒三候
  • 一候雁北乡
  • 二候鹊始巢
  • 三候雉始鸲

小寒风物

今年小寒恰在岭南
南国小寒
不见寒意
春意盎然



小寒养生

数九严冬御寒,养肾精护肾气
小寒时节,进入三九寒天之后,人体的阳气遭到寒邪的侵袭,机体新陈代谢不像其他季节旺盛,而处于减弱的状态,表现出手足不温、畏寒喜暖等现象,这些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这时比较容易引发疾病,所以,人们普遍关注如何御寒。
中医学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人身的阳气主要根源于肾,肾是先天的根本,是全身阳气的根源。所以,养肾是数九严冬御寒的首要之务

坚持锻炼,让身体动起来
冬季很多人喜欢缩在家里,有人认为不动就是保养自己,实际则不然。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都是肢体的活动,而肢体都是由肝肾所支配,所以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善于养生的人懂得在冬季也必须坚持锻炼,久而久之,就会达到补肾养肝、舒筋活络、气脉通畅、自身抵抗力提高的效果。适宜冬季锻炼的项目有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太极等。


饮食养生

小寒:养肾以防寒 保暖以粥助

腊八粥里有讲究。谷类是制作腊八粥的主要原料,粳米、糯米和薏米等也是常用的材料。粳米的作用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消烦止渴、益精等。糯米的作用是温脾益气,适合脾胃功能低下的人食用,对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畅等具有一些辅助的治疗作用。薏米的作用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经常食用能够治疗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薏米富含膳食纤维,能够有效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

冬季食补要按照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的性质来选择猪肉、鸡肉、鸭肉、羊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此外,其他的食物如核桃仁、大枣、芝麻、山药、莲子、龙眼肉、百合、栗子等都是最常见的冬季佳品。


经络养生

按摩疗法对于冬季养肾十分有效。按摩疗法有两种:
1.搓擦腰眼。两手搓热然后按紧腰部,用力搓30次。搓擦腰眼能够疏通筋脉,让肾脏功能增强,因为“腰为肾之府”。
2.揉按丹田。两手搓热之后,按摩丹田30~50次。坚持这样按摩,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最终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相关文章

  • 花外东风作小寒,轻红淡白满阑干——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花外东风作小寒,轻红淡白满阑干——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源起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

  • 《癸酉金石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癸酉金石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沈癸酉 今日小寒 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

  • 今日·小寒丨又是一年小寒日,小寒诗词知几首?

    2018年1月5日 农历十一月十八 小寒 二十四节气歌之小寒马琦-二十四节气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寒,...

  • 小寒

    插画:Jenny不愿婷留 文字:Jenny不愿婷留 节气:小寒 释义: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

  • 今天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来了!

    小寒节气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

  • 背得二十四节气的爷爷

    明日五时三十分将迎来小寒,"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二十四节气中小寒最冷,但也会有"小寒不冷寒大寒"的情况,说...

  • 2023-01-05/随写

    今日小寒!不知不觉中小寒来了,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小寒也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倒数第二个节气,小寒气候的特点...

  • 细雨绵绵小寒生

    细雨绵绵小寒生 细雨绵绵小寒生。今日小寒,又是阴雨连连,天气比以前冷。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

  • 2021-01-05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小寒节气的...

  •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恰在三九前后,所以自古流传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 小寒,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十四节气 - 小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ad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