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解读曾国藩

解读曾国藩

作者: 湖北小张_fa15 | 来源:发表于2018-12-26 16:49 被阅读57次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毛泽东

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蒋介石

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敌对阵营的人,对曾国藩的评价,却是高度的统一,所以说历史真的是很有意思。

下面就让我们重返历史,来看看那个让毛泽东和蒋介石共同赞誉过的人物。

           

                01-曾国藩的生平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

嘉庆十六年(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一户普通耕读人家。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擢礼部右侍郎,后历署兵、工、刑、吏各部侍郎。

咸丰元年(1853年),太平天国起事;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衡阳创建湘军水师。

咸丰十年(1860年),赏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

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

同治九年(1870年)再任两江总督,同治十一年(1872年)死于两江总督任上,清廷为之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

                02-笨小孩的坚持

曾国藩其实小时候天分并不高,可以说是比较笨。

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他就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背。

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可是贼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

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可谁曾想到这个比贼笨的孩子后来中了进士。

道光十二年,曾国藩第六次参加科举考试,比起前五次的失败,更让他受打击的事发生了,当时湖南省的教育厅厅长,批评他“文理太浅”,以捐生注册。

捐生指成绩还凑合,但当秀才又显不足的考生。如果第一次科举,获得捐生,也还不错。

然而这是曾国藩第六次考试了,捐生身份对他而言,不亚于当头棒喝。

这要换做一般人,很难接受这样的打击,估计早就放弃了,还考什么了?但是曾国藩身上有一股坚韧不屈的精神。

第六次落榜后,曾国藩发奋图强,学问也豁然贯通,文章大进,终于在第七次中了秀才,一年后中举,四年后中进士。

尼采说:“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

成功,往往是赐予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

机会,往往也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03-曾国藩的侧面

曾国藩以艰苦卓绝之精神,成立不朽之事业,被誉为传统中国最后一个完人。

中国民间有云:“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或者是“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可见,曾国藩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之大。

但是,曾国藩难道真的是完满无缺嘛?

咸丰二年六月,曾国藩在赴任山西的路上,自己的母亲去世,于是,曾国藩回到老家守丧。在曾国藩为母守丧的期间,太平军在湖南境地为非作歹了一段时间以后,开始挥师北上,此时,咸丰皇帝想到了曾国藩。

咸丰皇帝命令曾国藩在为母守丧的期间,要曾国藩兴办“团练”,以保卫乡里平安,这就是湘军的前身。太平军离开湖南境地以后,湖南各郡县也并不安稳。很多土匪,趁太平军的离开,而开始作恶,想要步太平军的后尘。

于是,稳定湖南境内各郡县的安稳就成了曾国藩的首要任务。因此,曾国藩在自己的公馆内设立了一个“审案局”,曾国藩下令:凡是被抓获的土匪,流氓,抢劫犯等,可以不用经过州县审理,直接送到审案局。

到了审案局以后,可以不用参照律例,也不用什么实际的证据,只要你被别人指正了,那么,就会立马结案。有三种处理方法:重者斩立决,轻者活活打死,再轻者给予残忍的鞭刑。

经过四个月的治理,湖南境内的治安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曾国藩半年里办的案件数量,超过了湖南十来年的案件总量。

曾国藩因此被送外号“曾剃头”,并且湖南境内的很多官员都对曾国藩充满了仇视,因为曾国藩触动了那些官员的利益。

同治三年正月,湘军攻克钟山,合围天京。7月,湘军攻破天京,对无辜平民展开屠杀与抢掠。当时的南京城被烧毁,平民死伤无数,南京人称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曾剃头”、“曾屠户”。

从上面二个事件来看,曾国藩也并非我们所想完美的圣人,他也曾一度不懂人情世故,到处得罪人,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曾剃头”,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的看待。

                04-曾国藩的智慧

关于曾国藩的智慧,我想梁启超先生的一段评价应该是最经典的。

“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这是曾国藩的“又笨又慢”的智慧。

这种智慧,曾国藩运用到行军打仗中,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独特之处。

曾国藩在对抗强大的太平天国军队时,他采取了让人匪夷所思的策略——“结硬寨,打呆仗”,也就是避开正面交锋,管我修筑壁垒。

湘军行军打仗,不管去了什么地方,最重视的就是扎营。

每天四个小时行军,走大约三十里,然后不再前行,开始挖沟修墙,也是四小时左右,整个行军速度和蜗牛差不多,晚上还要轮流站岗,称为站墙子。

这个场景,在历史上是非常奇葩的,闻所未闻。

哪有好好一支正规军队,却活脱脱成了民工建筑队的?

长年累月下来,每个士兵都是挖沟小能手,一言不合就开挖,砌墙,站墙。

不会挖沟砌墙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要选出历史上最会挖沟的士兵,湘军绝对当之无愧。

这么笨拙的方法为什么有用呢?

当时湘军的敌人太平军,采取的战略是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战斗经验特别丰富,喜欢搞突然袭击,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每次出场还裹挟着大量的流民,制造出铺天盖地的声势。

湘军刚刚迎战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营地也扎得不牢,损失特别惨重。

面对流氓战术,曾国藩痛定思痛,之后一心求稳,先立于不败之地,保存自我,才谈胜利。

太平军再流氓,也拿层层壁垒无可奈何,经常连湘军的面都见不上,湘军在墙内,太平军在墙外,满身战术无计可施,墙内大石滚落,弓箭侍候,常常被360度无死角碾压。

结硬寨打呆仗,和敌人避开正面交锋,初期看起来效果堪忧,连敌人面都见不上,埋头挖沟,这能叫打仗?李鸿章到了前线的时候,就对这一套非常不以为然。

有时候,迟钝其实是一种极强的优势,懂得克制身体的及时反应,能等待系统给予反馈,再根据反馈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纵观曾国藩一身,从小时候的“笨小孩”,到长沙到处得罪人的“曾剃头”,再到后来平定天下的“中兴第一名臣”,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对于我们大多数来讲,曾国藩的最大意义在于,他证明了一个天资平庸甚至有些笨的人,也可以通过长期的自我修养达到成功。

相关文章

  • 解读曾国藩

    说起曾国藩,就会想起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文能应试,武能杀人、自律典范等等,他的家书也被奉为为人处世、家庭教育良...

  • 解读曾国藩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毛泽东 曾公乃国人精神之...

  • 《曾国藩》解读

    主题:历史上高度接近完人的人 作者唐浩明简介(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 历史渊源:唐浩明的老家与曾国藩的家乡相距只有...

  • 曾仕强教授解读曾国藩

    最近喜欢上了看曾国藩的生平,前不久读完度阴山的曾国藩,这两天又在看曾仕强教授解读的曾国藩,还是典型的曾教...

  • 学习曾国藩的启发

    这几天我学了一书一课里关于曾国藩的解读,很有启发。 1 学习曾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完人,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偶像,是...

  • 学习笔记

    曾国藩很有名,但是我除了经常听到这个名字之外,对其生平并没有太多了解。今天看了三集关于曾国藩的纪录解读。原来曾国藩...

  • 晚清第一重臣:又笨又慢曾国藩(一)

    最近几年,对曾国藩的研究和解读似乎是甚嚣尘上,甚至可以说是刮起了一阵“曾国藩”热。而我,也不能免俗的,读起了曾国藩...

  • 曾国藩最重要的一次人生转折

    李源老师解读曾国藩第六堂课,关于曾国藩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从此,曾国藩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一...

  • 分享《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今天听樊登老师解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做了几条感触比较深的点与大家分享。 1.“笨拙”精神,成就精明。曾国藩自...

  • 餐饮人怎么才能成事?

    冯唐先生用麦肯锡方法解读曾国藩的《成事》火了。 建议想成事的餐饮人可以读读。 但这里要说的不是曾国藩,相比曾文正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曾国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ah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