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在茫茫网海中,有幸关注一微信公众平台,平台内所发文章,甚是走心、欣慰,几乎每日定时将其文章拜读伴音频聆听。日久生情,对其有着浓厚感情。但,在那一天后,平台戛然而止,再未更新。每日,我都打开平台看其动态,却始终没有见其更新,落寞中,只好翻阅此前所发的文章,重读回味。无论是作者的文笔,还是诵者的声情,皆有大家风范。即便是编辑,将其图文编辑的简约大方,素朴美观。
如此,每日静坐后,都看其文章,听其音频,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习惯。在未更新中等待,在等待中回味遗留的章篇。直到一日,此平台有所更新,谈及更新,是改了之初的名字,将其此前文章删除,其平台原来的“人马”仿佛不在。时至今日,始终对其平台有着感情,更对曾经平台上的作者和诵者充满敬重。
当提起禅心灯老师,相信在朋友圈,乃至所有做关于以文会友平台的人们,知其者,或许已少之甚少。我虽不曾与禅心灯老师相识,但对禅心灯老师有着深的感情,朗诵声情并茂,字字深入人心,句句沁人心脾。
巴金说: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相信任何写作者,皆以感情成文,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诵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从中以真挚的情感和最美好的文字抚慰人心。让人沉静,给人反思,触人心怀;笑之坦然,动之心肺,流泪不伤。禅心灯老师朗诵如此,我便对禅心灯老师多了崇敬。
禅心灯老师悄然消失于网海,难以寻觅,为怀念敬重的老师,便有了我跟诵禅心灯老师诵唱的《心经》。
那时,在聆听其他老师和禅心灯老师朗诵之余,多则听禅心灯老师所诵唱的《心经》,因过去对《心经》少有学习,加上对禅心灯老师朗诵的沉迷。便有了想法,我自己诵唱《心经》,为此祈福,遥祝老师。
在诵唱过程中,反复练习,终觉得自己诵唱跟不上禅心灯老师诵唱的调。对文对人对心,甚为有愧。而后思量,便跟着禅心灯老师诵唱的《心经》诵唱。因条件有限,寡见少闻,只得以想求真。多次尝试一些想法,终未凑效。反反复复,失败告终。直至某天,朋友玩唱吧,使我茅塞顿开,在手机下载一唱吧,找了另一手机,将禅心灯老师诵唱《心经》的链接发在另一手机,同时打开链接和唱吧,两个手机上各插一个耳机,一个耳机听另一个手机上的禅心灯老师诵唱,另一个耳机听我手机上的旋律,看着字幕,再三练习,终于录制完毕。
虽说是将此勉强录制成,但如何将此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又成了一问题。想来想去,寻思从手机软件里找一将视频转化为音频的软件。下载几个软件,都没法使用或不会操作,下载一个,卸载一个,最后下载的Video To Audio,经过尝试,完全可以。之后,将唱吧录制的《心经》播放,带着《心经》的声音拍视频,然后将视频通过Video To Audio转化为MP3音频。如此才传到微信公众平台。
听我跟诵唱的《心经》,觉得其背景杂声过多,是因为经过几次倒腾。听浓厚的乡音和五音不全的唱腔,但我心里怀着虔诚和祝愿。过尽千帆,难以言说的深情,随风尘淡然飘过。摊开手心,薄光在流沙里散落;双手合十,仰望佛祖拈花微笑。
作者:仓央容若,原名许志刚,甘肃古浪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咸阳文学院会员,校刊《晨曦》编委、业余画家。著有诗集《西北孤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