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们,好像轻而易举的就能活在自我感觉良好的谎言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很喜欢逢人就夸,将别人的一点点长处无限放大,如果你不是那种能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并且有着清醒头脑的人,就会很容易因为这些言论而沾沾自喜,很难在这个浮躁甚至有些虚假的社会里保持谦卑与清醒,从而慢慢掉进一个永远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怪圈里原地打转。
今天空闲的时间看了《奇葩说》第五季,自认为跟之前的几期相比,竞争更激烈了,实力和脑洞的比拼。不同的维度,却能擦出火花。
在微博上被大家热议的有熊浩这个谈判专家,实力为我们验证了温柔的力量,悄无声息的秒杀。以及哈佛大学毕业的詹青云,用专业和知识储备赢得了稳稳的胜利,以及新奇葩和老奇葩的对战,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其中薛兆丰教授的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大家在讨论毕业后混的nomal要不要去参加同学会这个问题的时候,马东问薛兆丰:“薛教授,如果你毕业后混的很nomal,你会去参加同学会吗?薛教授答:“我想要是很Nomal会。”马又问:“要是混的很好呢?”薛教授答:“那就不去了”马:“这个心态是什么呢?”薛答:“时间成本吧。”
是的,时间成本。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听一些并不走心的赞美,然后误认为自己还不错,继续花大量的时间沉浸在种美妙里。可是通常也只有nomal的人才会有时间把别人并不走心的赞美当真。
对自己的认知往往会决定你对未来的规划,而如何完成目标则取决于你对现在自己的定位。一旦定位出现偏差,很可能会影响你今后面对挫折时的抗打能力,以及前行路上必须的自信心和勇气。
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朗道提出了一种朗道等级。它的核心思想是:人和人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数量级的差别,而不是通常人们想象中的差一点点。
所以当我们觉得对方没有比我们强多少的时候,也许那一点点的差距,别人就比我们多付出几百甚至几千个日夜的努力,背后所凝结的汗水和泪水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为什么会活在这种自我感觉良好里不愿走出来呢?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
1.越来越玻璃心,听到一点对自己不好的言论就会被打击到无法振作,好像一些虚假的夸奖能够给我们一些积极的暗示,从而使我们的内心越来越逃避真实,无法接受自己的normal。
2.无法正视自己不足,不愿意走出舒适区,但发现不足后又不能安然的活在当下,于是就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3.还未走出自己既定的圈子,可能和圈子里的人有着差不多的水准,但是世界很大,优秀的人比比皆是,当你觉得自己还可以的时候可能说明你此时没有努力走的更高,更远。
十五岁的时候,觉得人生还长,此刻拥有年轻和智慧足以,二十岁的时候,觉得有闲钱,有时间挥霍,有自由还算不错,二十五岁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所沾沾自喜的年轻和智慧,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青涩无知,你所认为的有时间有自由,也许是旁人眼中的还未觉醒。
二是几岁的我们,应该早早对人生对未来有规划,而不是活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牢笼里,故步自封。
经历过考试失败,工作瓶颈,感情受挫之后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我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拥有什么,是不是配得上心中期待的美好,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所有的焦虑都来源于能力的欠缺。所有的沮丧,都因为没有及早做到居安思危。越早认识到自己不足越能为接下来的努力争取更多的时间。
这段自我觉醒的确不易,要完成内心的挣扎与反叛,也要在各种困难中摸索出前进的方向,想把自己这段时间的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不知道方向在哪里的时候,与其把时间耗在思考上,还不如行动起来给自己报个学习班。
这个班可以从自身喜好和擅长的点出发,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圈子,在圈子里汲取养分,和身边的人比较,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和改正,当然这个圈子的质量还是要自己动脑子评估一下的,因为这决定了你能多大限度的获得成长。
对时间有个规划,确立短期和长期目标。
有目标就不至于做无用的努力,完成目标也是对我们努力成果的一种检验,长期目标完成起来耗费的精力和时间都会比较长,或许我们短期内看不见任何结果,我们可以把长期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就离成功更进了一步。
量变到质变也需要不断纠偏。
每天睡觉前最好能在看一下今天做的事情,完成结果与理想是否有差距,分析一下原因。也许会有一段时间,耗费了很多精力却没有长进,如果是方法不对,就及时改正。不要在错误的路上走太久。
坚持
10000小时定律大家早已不陌生了,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都请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想要放弃的时候,请告诉自己,我没啥牛逼的,就是能坚持而已。
二十几岁是很好的年纪,千万别让自己活在虚妄的幻想中,唯有不断改变与提高才能远离自我感觉良好的牢笼,愿每一个心中有梦的你,都能在追梦的道路上活出自己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