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口中的“该死”二字不是情绪宣泄或骂人,而是想表明一个人在压力之下所走过的必然路径和归宿。名人必然经受着我们不曾感受甚至无法想象的压力,因而他们必须付出的代价就是而且也只能是:GAS!
李子勋死了,李咏死了,金庸死了。无论是病故,还是正常的生老病死,无论是刚刚50岁,还是已经90多岁高龄,接二连三的名人的亡故,似乎并没有勾起我大的情绪波动。虽然李子勋老师是中国心理学界的专家,大师。但是作为心理学小菜鸟的我真的还没有读过李子勋老师的书,也没有听过他的课。所以对于他的故去没有太多的感受。李咏虽然在央视主持节目多年,据说做得也非常优秀。但是一个对娱乐节目不太感兴趣的人,或者说一个没有把太多时间投入在电视节目上的人来说,李咏也不过是一个人名而已。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倒是读过很多,读的时候也会跟着故事情节或哭或笑。可是对于一个距离这么遥远的老人的过世,我还是没有什么异样的情绪。也许真的如有些人对我的评价吧,我可能是有一个有一些冷血的人,一个有些冷漠的人。
可是在今晨读到李老师的简书,突然勾起了大概七八年前一个同学亡故的事件的记忆,边读老师的文章边回忆那个事件的过程,文章还没有读完,心里便生出了些许的悲伤与难过。
压力当前,怎么办?准确的来说,那个同学是在一个事故里死亡的,那整个的事故里只有他自己。而且那一场事故也是我们那个单位从建厂起,唯一的一次生产死亡事故。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这个事件发生已经整整十年了,因为那场事故和汶川大地震是在同一年。
拉丝设备经过改装,原来在半空中的两个大铁辊子被改装成并排放在在地下(一个巨大的风险隐患),班长请假,作为主操的他代理班长事务(一个风险隐患),班里其他人都去食堂吃晚饭了,只有他自己在生产现场(一个巨大的风险隐患),辊子上缠满了丝,他自己一个人清理(一个巨大的风险隐患),事故发生了,身边没有人,所以他被无情地卷进了两个辊子中间。
辊子缠了丝怎么了?越缠越多怎么了?不就是多一点废品吗?难道比生命更重要?如果他能关注到自己的安全,如果他的安全意识更强烈一点,如果他的责任心弱一点,也许这场事故可以避免。所以一切的事故都不是随机和不可预测的。
一个人的生命,在一堆冷冰冰的机器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和脆弱。有责任心又怎么样?一点责任心换来的是什么?妻子没了丈夫,孩子没了爸爸,父母没了儿子,我们少了一个同学。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悲伤过后,仔细想想,更多的是愤怒。一个人在能够预测到危险的情况下,却无所畏惧的继续让自己陷入危险,难道不应该让人骂吗?
我知道,当我写下这一行字的时候,如果被我那些亲爱的同学们看到,一定会骂我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无情无义的人。
其实,当年我也哭过,我比其他人心里更难过,因我和他只有几十米之隔,我与那个事故的现场是最近的,而且我们上班的时间是重叠的。在事故发生之前的大半个小时里,他还跟我说过话。在事故发生之后,在我离开单位之前,四年的时间,我再也没有去过那个现场,我从来都是躲着那里走。即使同事们跟我描述那个现场,我都捂起耳朵,不愿意听。
可是今天,我在难过的同时,却突然有更多的愤怒的情绪。一个人到底是值得同情,值得祝福,还是怒其不幸,哀其不争?
撞上去?绕过去?砍了它?在面对事件的时候,我们如何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去做更多需要应该做而又能做的事情?而不是首先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就像今天老师简书写的——名人必然经受着我们不曾感受甚至无法想象的压力,因而他们必须付出的代价就是而且也只能是——GAS!我们普通人也必然经受着别人不曾感受到的压力,这份压力别人也是无法想象的,所以他们必须付出的代价就是而且也只能是——GAS!
早在1956年,内分泌学和生物化学家塞利(H. Selye)就提出了适应或应对压力时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一是警觉阶段,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二是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或适应压力,抑或退却;三是衰竭阶段,此阶段消耗大量的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筋疲力尽”。心理学界将其统称为“一般适应症候群”,而由于它的英文(General Adaptation System)字头缩写为GAS,我在讲课时为让学员牢记,便读作“该死”。
今天我也记住了——该死!一切存在风险的隐患,都不是随机和不可预测的。只要是风险就有避免的可能性,只要是事故,就有随机的几率。只要我们想避免,我们就可以避免。只要我们迎头而上,一切就都成了不随机和可预测。
明智?愚蠢?或者说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我们是迎着压力而上?还是想办法化解压力?我们能够警觉到压力已经来临吗?在压力已经来临,无法避免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好要搏斗了吗?与压力搏斗结束之后,我们如何避免让自己陷入精疲力竭呢?或者在明知已经精疲力竭时,我们如何避免让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境地呢?
只要我们愿意美好的活着,我们就一定有办法解决当下的压力。无论是自己解决,还是找朋友一起应对,还是找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用专业的方法处理,都是可行的。只要我们愿意想办法,愿意付诸行动,办法一定会有的,压力一定会解决的。 只要我们愿意,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