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15班2016新学季第一次课
![](https://img.haomeiwen.com/i605068/b79cc5fe98e63e83.jpg)
22岁的人生会经历些什么?整个童年都生活在父亲的鞭打之下会塑造出怎样的生命形态?面对陌生的后妈是该感激还是愤恨?亲生母亲无法挣脱的负性情绪给原本如花的心灵又带来了怎样刻骨铭心的伤害?新学季开始的第一个早晨,T带来的第一个生命故事,是那样深的触动了每一个在座者的心。按部就班的上完预定的学校课程,在该顺从的时候顺从,该叛逆的时候叛逆,再或者谈一场青涩的恋爱,在爱或不爱的矛盾和纠结中忧伤的为自己的年少痴狂画一个句号,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奔赴陌生的城市。我想,这是很大一部分人的22岁,“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在或欢乐或苦涩的青春时光里,目之所及皆有深意,所有投注了“我”的热情的种种都成为了日后回忆里满怀诗意的“远方”!可是,也有这样的人生:在不该承受的年龄承受着超乎想象的重压,并在所有陷落的可能的夹缝中为自己的青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女孩儿F(化名),天性活泼调皮,在10岁以前随时被亲生父亲殴打,家里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挂着用以惩罚她的扫把。童年在对父亲的愤恨中渐渐流逝,在她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终于不再打她了,然而改变的原因却是源于父亲的外遇,父亲或许是被久别的温情滋养,也或者是忙于在两个女人之间周旋无暇顾及,总之,那个未曾谋面的陌生女人的出现让她获得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生活空间。这来之不易的平静为她赢得了专注学习的时间,学习让她找到了乐趣和自信,激发出了超越周围人的创造力!雅思、瑞典的名牌大学、浙江大学硕士,包括新东方中国菜料理的厨师资格证,这些别人梦寐以求难以企及的目标,在她,都一一成为了现实!年轻如她,已经依靠自己的努力赚取了维持自身稳定生活所需的钱财,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完成了物质上的原始积累,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在她那样的年纪,有多少人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而有的人步入中年尚且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更何谈为自己人生的所好进行有效的规划并付诸行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605068/6b7bc2f1ec6e3b4c.jpg)
而就是这样在外人看来已经无比优秀的她,内心却深藏着一股难以释怀的愤恨,极度的压抑一旦爆发一定是歇斯底里的,在近乎癫狂的发作被人发现之后,终于有了和老T相识的机缘,至此,她的人生出现了转机。诚如她所说:“从此,要清醒的走在路上了!”一次次为了逃避母亲空洞的眼神孤独的行走在远离家乡的路上;一次次为了期待中父亲眼中的赞许伏案苦读;恋爱失败后苦练马甲线向男友证明没有你我依然可以活得很精彩。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寻找并求证一种自身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殊不知,每一个生命自身的价值是不需要向他人证明的。如果一切的自我认同都来自外界的话,那这样的自我认同是岌岌可危的!]童年被彻底否定的自卑,对可能被痛打的恐惧像一条毒蛇,悄无声息的吞噬着她的心,让她的精神几近崩溃。在暗夜中奋力左冲右突的斗士,需要一盏明灯,需要一位修行中的智者,所幸,不早也不晚,22岁的这一年,注定一切都会不同!成长,就是遇见伟大的他者!她,遇到了。
女孩的故事是以一种传记性的叙事来表达的,在这样的叙事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人生孤立的一个片段,而是迄今为止较为完整的人生轨迹。我们看到她一路风生水起也跌跌拌拌,看到她茕茕孑立也时常宾朋满座。这样的人生,是立体的,这样的故事,是曲折的!人生的行止,因为具有了连贯的姿态,从而更容易看清其中的脉理。就像女孩所顿悟的:“源于恨,才发现自己不会爱!”因为没有品味过被爱的滋味,所以不知道怎么去爱人!在爱情里,不是压迫就是乞爱(压迫也是乞爱的一种方式),分裂,已经渗透到了生命的肌理怎么都排遣不掉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05068/f122aba88304f5f5.jpg)
生命是神奇的,充满不幸的人生,有时候也会有着不一样的结局。在浩瀚的宇宙之中,生命是一个小小的气泡,一粒微弱的尘埃;在茫茫人海之中,个人,是随时都有可能会被淹没的芸芸众生中最最无名的那一个。侵凌、压迫、控制,在关系的空间里随处可见,亲密如父(母)子(女),深情如修行百年的夫妻,乃至朋友、同事,有哪一刻停止过力量的博弈!年少时看电影,常常因为剧中人肆意挥洒的侠义豪情拍手称快,但很少去想,为什么我那么喜欢这样的情节?而那些有着个人魅力的人物们,是凭借什么敢于做出大快人心的行动?主体,是的,是无以伦比无法掩盖的主体,让他们在面对外界的侵凌时敢于大声的说“不”,并推动着他们决然的做出人生的选择,一步步走出人生的困境。生命的不同,不仅仅在于出生时你拥有了什么样的父母和环境,还在于面对现实你报予了什么样的态度。是在怨愤悲怒中隐忍,还是放胆发出自己的声音?呐喊,也是一种暴力,但是这种暴力让积压的问题得以浮现(显性的肿瘤总是更容易消除),让生命的主体不至被压抑和消解,这种时候就是利大于弊。谁掌握了恐惧、愤怒和导致自身不安的源头,谁就拥有了克服恐惧、愤怒和不安的法宝。很反逻辑的一句话:“人人都说‘立地成佛’,我不这么认为,不拿起屠刀,这么成佛?”(延伸开来就是:“不拿起屠刀,怎么有顿悟成佛的机会?”)这样的女孩,其内心的丰富可见一斑!她的人生,带给人太多的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605068/8c92b7fe07e16013.jpg)
由女孩的故事,逐渐进入《温尼科特》,这位外人眼中的“暖男”又有着怎样的人生传奇呢?同样是不快乐的童年、复杂的人际关系,他又是如何脱离童年的阴影走上心理学的职业化道路的呢?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将会为我们演绎怎样的心灵成长之路?期待!
《温尼科特》刚刚露了个头,围绕着他的碰撞却已经十分精彩。
T:“在阅读过程中,你对《温尼科特》那些地方印象比较深?”
LX:“好多东西没有给我印象,再看第二遍是客体关系,这是我欠缺的。”
LX:“通过这本书你联系到你的成长吗?”
PP:“是有影响的,虚假自体、过渡性自体这些点都很棒。说到感受我很多时候不舒服的,温尼科特真的是一个暖男吗?在他复杂的情感关系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童年伤痛。对他的分析和了解,相信对我们的成长一定是有帮助的。”
T:“晓晓,你对刚才澎湃和李仙的对话有什么印象?”
晓晓:“《温尼科特》这本书因为没看过,所以没什么印象!……”
其实晓晓的答非所问与其说直接的呈现了她的“不在场”(这样说可能过于“严苛”了一点),到不如说是表露了作为一个“心脏已经很虚弱”的新学员第一次身处这个平台很难避免的慌乱。正如她所说,她根本不想成为焦点却一不小心成了讨论的中心。我想第一次课她大概打定主意只是做一个听众的,没想到那么快就让她发言,而且是在一种比较高的张力下进行表达,超出预料的情况或许让她措手不及了!(这里的推断纯属主观,仅供参考。)急于表达反而无法澄清,因为成为焦点而怀疑群体的善意,并因此而快速的竖起自我防卫的铠甲。这样的反应我们都太熟悉了,那个已然早已固定的结构和模式会下意识的引导我们在面对自己不熟悉不信任的场景时本能的做出保护自我的回应。新同学、老同学,以对话的方式真实的再一次见证了结构的神奇魔力,也让我们再一次去回望各自来时的路径,有意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605068/bae22f6086c963d0.jpg)
这场对话的意义远不止如此,我们要探究的是——你如何进入他者的语境?
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使出浑身解数侃侃而谈,但你面前的这个(或几个)人却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反之亦然,台子上的演讲者激情澎湃口若悬河,可你全然无法理解他的表达。那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对信息的接收?是“我”。这个“我”实在太最重要了,它无处不在,紧紧的抓着你,让你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它的体验它的感受,你的心灵被它的需要填满了,怎么可能还有余暇去关注其它的事物?!在“我”的世界里,你自编自导自演着自己喜欢的独角戏,你已离你身边的人越来越远!
生命,固然渺小如沙粒,然而宇宙却是由无数的沙粒组成的,我们是我们自己又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把关注自己的目光稍微挪开那么一点点,你会发现:原来世界真的很大也很精彩!
[2016新学季,又增添了许多的新面孔,这些新同学是那么的个性鲜明富有才情,而那一抹兴奋与好奇,还有一丝丝的忐忑与防卫,像极了当年的自己,让人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晃眼之间,四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更多的人加入到这条自我探索和成长的道路上来,相信今后的学习会更加的精彩!]
![](https://img.haomeiwen.com/i605068/9ed325c40dba3fa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