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学】话说“礼仪”⑵

【国学】话说“礼仪”⑵

作者: YangSiR说 | 来源:发表于2024-02-28 00:25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禮”字。从字形不难看出,其字意为“献玉石、佳肴、美酒进行祭祀,敬奉天地、神灵和祖先,以祈祷神灵的福佑”。在《说文解字》中也这样解释,“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也就是说,“礼”,就是来履行祭拜仪式、敬神以理,求神赐福。换句话说,所谓礼,即需要人们按照礼制来行使、履行。故,礼仪之行,贵在实践。知行合一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礼”的词性和词义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最常见的,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含义。

1.本义,动词。意为“击鼓奏乐,奉献美玉美酒,祭祀祖先神灵”。

2.动词:尊敬、厚待。即“通过庄严的祭祀仪式、典礼等,来表达一种尊敬之意”,如礼宾、礼待、礼貌、礼让等,都是这个意思。故有“礼者敬人也”的说法。

3.名词,表示敬重的礼品。比如祭祀时用的玉石、美酒佳肴等,这些都是作为祭祀的礼物,来表达我们的敬重之心。现在我们常说的“礼物、彩礼、礼金”等,都是这个意思。

4.名词,引申为“敬重的态度、言行”。将“礼”进一步引申为形式中所蕴含的态度、德性和修养,由此,“礼”就被赋予的道德的内涵。

5.名词,指“维持社会秩序与人际和谐的规范与准则”。比如我们经常说的“礼俗、礼节、典礼”等。这个变化非常重要,因为这个含义,它预示着我们的“礼”,它从祭祀活动的礼器礼品、仪式等外在的形式,发展到了道德修养等的内在要求,以及发展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进而成为规范人际交往、维持社会秩序、进行国家治理的礼规、礼节、礼法,发挥着以礼治国的作用。

特别是周公制礼作乐,标志着“礼”从夏商的天命观与鬼神观,走向注重伦理道德的世界观。所以商朝重礼,主要体现在祭祀天地鬼神,认为天权神授,主张藏礼于器。

所谓“周公制礼”,指的是,商朝末期,统治者自信有天命的护佑,暴虐、F败,以致民怨沸腾。故此时处于西北的周文王就推行德政,以赢得民心。文王离世后,武王率兵打败商纣王,建立了西周王朝。武王之弟周公后摄政六年,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在于“失德”。故周公在国家典章制度层面做出了重大改革,建立了嫡长子继承法、宗法制度、丧服制度、庙数制度等。还对执政者提出了一系列道德要求,包括勤政、孝友、无逸、戒酒等。这些新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统称为“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制礼作乐的意义非常重大。一方面开始抚育礼仪道德要求,标志着周朝开始将礼乐系统化。另一方面,它奠定了我们中华礼乐文明的底蕴。

相关文章

  • 智慧.国学礼仪舞蹈

    一、国学礼仪舞蹈 智慧舞蹈首家开设:国学礼仪舞蹈 寓教于舞 习舞知礼 濡染气质 启迪思想 温润心灵 陶冶人生...

  • 4.29

    1.设计国学礼仪课堂和物理动手实验的具体内容。国学礼仪课堂已经设计好室内和室外一小时左右的版本,物理实验找到了水果...

  • 学国学,知礼仪

    经过一段时间国学课熏陶,孩子的变化还是蛮大的。不仅有了孝心,懂得了礼仪,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在生活中...

  • 陪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的母亲,是一位儿童礼仪、成人礼仪、国学礼仪老师,教过的学生没有三四千,也有一两千个。...

  • 国学让孩子知礼仪

    孩子没学国学之前,他心中没有礼义仁智信的概念。经过一年的熏陶,孩子进步很大。他不仅有了孝心,还有了礼义的概念。并将...

  • 遇见国雅,预见更好的自己

    刘婷个人听课收获分享 一 遇见国雅,可以预见更好的自己 有服装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国雅礼仪,将国学精髓与...

  • 听课

    今天上午听了胡先生的国学文化礼仪,真的很好听。感觉身为一个有文化的女性实在太有魅力了。 下午和晚上听到了国际礼仪,...

  • 【2018寒假】西安汉文化学习与探索

    每年寒暑假,我们都看到华人华侨回国探访,把自己的孩子送回祖国学习汉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他们都不忘回国学习中...

  • 喝葡萄酒碰杯也是一种礼仪?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穿衣要讲究着装礼仪,吃西餐也有西餐礼仪,喝葡萄酒更暗含礼仪学问。想优雅得体地品尝葡萄酒,需要了...

  • 国学礼仪讲师研修班

    仙音巧乐中,是历史的隽永。 儒词雅诗里,是智慧的刻画。 衣袂翩跹处,是礼仪的挥洒。 几千年的时光在缝隙中飞逝。 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话说“礼仪”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fq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