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谈了沟通的要点,要学会倾听,倾听对方的表达,区别对方表达的内容所代表的真正的意义,今天的课程就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理论支持:我们以往很多的倾听误区就是只用了内容耳朵去听,而忽略了关系耳朵。
内容耳朵听到的是什么呢?听到的就是表面的内容,就是我们说的究竟是什么内容,而关系耳朵能听到的则是另一层潜在的信息,是我们两个人的关系怎么样,从而能往下进行关系沟通。
从关系层面上去理解,每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ta对关系的一种定义。
今天的课程教给了大家一个准则+3把尺子,帮我们建立关系沟通的思维,打开关系耳朵,听透挺准,高效沟通。
一个准则:感觉内容聊不下去的时候,马上要开始“想”关系信息!
这个准则是如何,何时何地使用关系耳朵的首要准则,也是需要我们时刻保留在脑海里的,随时调用,长此以往,就能养成关系沟通的惯性思维方式,渐渐更加容易听懂别人表达的真正的意思,并作出相应适合的回应。
三把尺子:
1、第一把尺子,衡量距离的亲疏远近,对方所说的背后的意思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关系还不够近,或太近了,从而判断是否进行距离的调整;
2、第二把尺子,测量一下权力的主动和被动,就是一件事谁说了算,谁是被安排的,谁是做决策的,谁是被通知的,当我们“听”出对方感觉自己很被动时,我们要把权力还回去,以达到获得配合或回应的效果,而当我们觉得很被动的时候,我们要把主动权拿回来,让对方清晰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3、第三把尺子,量出位置的高低,当我们想要改变双方位置的高低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语言,改变身体语言和行为等方式,调整双方的位置,以达到相应平衡或相应合理的位置。
怎么做出回应呢?有两种选择:
一、如果担心关系关系耳朵“听”到的信息不够准确,那我们可以和对方去做确认,我们的判断是否准确
二、如果觉得自己使用关系耳朵已经很熟练了,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改变以上关系来解决沟通难题。
这个方法很值得去练习和尝试。而我也发现,没有看视频课程,写出来的读后感还是有些生硬,配合联想到课程里面的各个场景,才觉得确实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啊! 看来这个课程的设置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做到了防止盗版或无效传播的效果,难怪会说到里面的课件还需到哪里哪里去踩景录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