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 卫生部长宣布对于正在老人院被强制隔离的、危重的年长病人,如果病情发生恶化,允许家人做临终探望。法案即时生效。
然而对于年轻病人和老人院外的临终关怀措施,并没有多余的说明和改变。
今天新闻里面一位13岁的小患者,被报“独自一人在医院去世”。卫生部长坦言,同为一个13岁孩子的父亲,对此他个人被深深触动。
任何人都不应该孤独的死去,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我们不求永生,只求能平静的离开。真是想想就心痛。
* 英国一位28岁怀孕女护士于今天感染新冠而不治去世,婴儿被救,目前没有感染状况。
* 首席医疗官声称,数据好像开始表明,拐点就在不远的前方,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so far没有任何计划改变未来三周继续封城的决定。
**************************
买了陶立夏的新作,想试读一下,结果一口气读了一半。
这一个多月来频繁输出,感到体内能量流动自由,于是有空间最大化地感受情绪,于是有容量渴望大量补给。九点前完成一切工作家事,整个房子慢慢地安静下来,终于可以泡杯茶,找一个温暖的角落拿起书:
“自由是舍弃,是以被忘记的方式不再被理解,也不再被误解。” - 《此刻的温柔》陶立夏
有点想读完书就早早的睡去,带着潜入到另一个人的思绪和灵魂深处的惊叹和窃喜,在梦中来一场穿越。
“我们都在做选择。人生到最后是自己给自己一个交代,别人的眼光和意见仿佛落在身后的烟花,虽有一时照亮,但留不下痕迹。” - 《此刻的温柔》陶立夏
**************************
那么写写文字的力量。
所以人和文字之间的那个“共鸣的连结感”到底是什么?
我高中时候的同桌,写的一手好抒情文,文笔流畅细腻不说,字迹也是像柳絮般随风飘逸。年少的时候惊讶于一句话里怎么可以用那么多的形容词,也经常打趣道这文章写的满篇软绵绵一点骨干都感觉不到。
我们的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刚从首师大毕业的23岁文艺女青年,每周让大家自拟题目写周记,然后找两篇好的(她喜欢的) 给全班朗读。我同桌上台朗读的机会也就比我多个10来次吧,每次我都是白眼护送他上台,迷失在他的阅读声中。看着这1.88个头的大男生捧着个小本儿碎碎念着满篇形容词儿的作文,我似乎顿悟:这人的心灵和外向,真的可以大相径庭!这硕壮的外表下,明明就是藏了一颗少女心,顿时心生爱怜。。。
很多人觉得写作者的思想和自己产生共鸣,有种“他说出了我想说的话,总结得比我清晰”的感觉,于是追随。这是在思维、三观、或者头脑层面的连结。好些时候我们会暗自庆幸沾沾自喜,觉得和成功人士想法一样;原来soul mate在此!其实大多数的时候,是比自己明白太多的人,花了时间精力把所悟之道通过语言传递到纸上,用了一个我们都能听懂想明白的方式,进行传达。
各类鸡汤励志管理类书籍大多分在此类。 比如达里欧的《原则》,比如冯唐的《三十六大》,还有人本主义的代表马斯洛和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荣格。
当然,细腻的文字也是可以让人产生共鸣的,比如这精细的描写背后有着丰富的经历做支撑,又或者通过细腻的一字一句,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共情,能够穿越时间空间于当下感受到,作者彼时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情绪。这属于情感或者心灵上的连结。能让人产生这种感觉的作者需要功力较深,怎么也得先把自己感动了再说。
读过一些文章,满满的情绪但是都存留于表面,变成繁杂冗余的累赘,让人看不到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于是,也就没有连结读者内心的能力。
写字的时候是向内推探感受,还是边写边出戏想着全民点赞的“盛世繁荣”,读过两行就能分晓。
陶立夏,还有早期的安妮宝贝,都属于成功的案例;失败的案例众多,在此唯一点名批评一下近年的冯唐散文。
另外属于本体临在,并且知识阅历丰富到有着“上帝的视角”,给人一种“你说的我都似懂非懂,需要好好琢磨,琢磨透了回来膜拜,琢磨不透那么谢谢帮忙打开视角”的感觉。这类作者的意识与宇宙意识相连。然而现世信仰不必拘束与现有的各大宗教门派,把高阶意识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转化成三维世界的语言;他们写出的作品不用用心体会,仅仅以肉眼观看、头脑思索,就能够让人有“大开眼界”的感觉。
比如《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比如《黑天鹅》和《反脆弱》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除了在头脑、情绪心灵和意识上的连结,还有借由文字传达信仰的一类:各种宗教教义大概都在此类。此类文字需要有一个“信则全信,不信则空”的门槛儿。所以读经的教徒们,觉得《Bible》说的一切都是真理,大大的感动和共鸣;觉得共产主义是解药的则对《毛语录》这样的持以膜拜心态;然而无神论者们估计一页都看不下去,不知所云。
我能想象到的最后一类 - 是在灵性或第三眼上的共鸣。比如超越了宗教的有神论(灵性);再比如超越了头脑思维框架的哲学体系(第三眼)。这类作者可能的意识层次可能最接近于赫拉利和塔勒布;在信仰体系的完整性上低于传统宗教门派,但是在信仰体系的全视性和接纳性上,高于传统宗教门派。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源源不断地传达着信息给同类人;声音微弱过程艰巨,然而日复一日、孜孜不懈。
比如灵性导师克哈特·托尔(Eckhart Tolle), Ainslie MacLeod,比如阿乙莎讯息传达者谭瑞琪,比如超个人心理学代表理查德·巴雷特Richard Barrett…..
从个人角度而言,这上述五类之外的其他的文字,都会被过目而不过脑,转眼被遗忘。
由于讨论的是“共鸣的连结感”,因此各类学习、工具书不在讨论范围内;这类书和第一类别比较接近,属于给脑子涨知识:占星术、塔罗牌、命盘解读等等都在此范围内。
当然这些都是因人而异,比如你要是本来就会占星,那么占星对你来说可能就不是学习,而会直接产生共鸣;如果本来就对心理学有研究,那么也是可以直接产生共鸣,而不是从零学起。
这么看来,怎样修家电、怎么织毛衣、食谱可能都会不同程度上和读者产生共鸣,没被归纳在内🤷♀️。
通畅。
**************************
各国具体数字如下
全球日增75.7k,总确诊人数过两百万,共计2,073,568例,死亡总数共计134,020
UK日增4,603,共确诊98,467;新增死亡761例,共12,868
美国日增27,524, 共确诊人数641,410;新增死亡2,347,共死亡28,394
意大利日增2,667,共确诊人165,155;新增死亡578例, 共死亡21,645
西班牙日增3,584,共确诊人数177,644;新增死亡人453,共死亡18,708
德国日增1,264,共确诊133,456;新增死亡人数97,共死亡3,592
法国日增4,560,共确诊147,863; 新增死亡人数1,438, 共死亡17,16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