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上强调,心理咨询最适合解决一般心理问题,所谓一般心理问题,是指由于现实冲突比如升学、择业、婚姻等引起的为时短暂、反应不是很强烈、内容没有泛化的心理问题。
实际上类似问题,生活中大多数人即使不经过专业心理指导,随着时间推移自己也能慢慢消解,所以,翻教材时有过小小困惑:心理咨询到底有多大作用?
教材上还说各大流派有一共同长远目标——促进个体心理健康、促使人格完善和成长。但是人格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质”,却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那么,心理咨询到底对个体人格能干涉、影响到什么程度呢?或者说,心理咨询到底能不能修整一个人的人格?
合理情绪疗法,就只着眼、着手于来访者眼前的情绪困扰,而不去管以后如何,也许,具体咨询本身就在忽视咨询长远目标?
不知道,困惑还有很多。
吃我木有一点儿困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内心必然阳光积极更多一些,照此推论,内心不是很阳光积极的人,心理是不是天然不是很健康?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4类,因其科学性一直沿用至今,巴甫洛夫和艾森克的性格分类恰好暗合、解释了这一4分法。教材上一直强调,气质无所谓好坏,各有利弊,可依照抑郁质的特点,恐怕和“阳光”还是有点距离的,由此可见,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应该还是有一定关联吧。
所以,我觉得心理咨询实践,更多、更重要的是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所谓助人自助,其实就是教给你一种理性、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来取代原先偏执、封闭、固化的,从而改变看事情的角度、思路,遇到问题才能看到不同侧面,不把问题当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不必刻板拘泥于到底采用哪个门派的理论与技术,而应该结合具体案例,取各家所长。我们完全可以用求助者中心疗法的态度,用认知疗法的理念,用系统脱敏、模仿法的技术,去帮助来访者面对并解决自己的问题。
闺女作品,我比较擅长培养吃货心理学一些常识性知识,应该是健康知识宣教不可分割的部分,如同普及预防躯体疾病常识一样。
如果你能接受、相信促进躯体健康的知识,比如低盐饮食有利于血压控制,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抵御疾病水平,那么,你也应该能接受、相信促进心理健康的知识,比如如何理性对待自己的不良情绪,如何面对和处理危机,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等等。
老公曾经和我争论,他认为人的性格不可能改变,有抑郁倾向的人怎么可能通过心理咨询就变得阳光积极了呢?这大概也是很多人一致的观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我反驳他的理由是,心理咨询,是不能改变性格,它强调的是认知方面的改变,通过改变认知,来修饰人格中不完美的方面,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与成长。
好比躯体疾病与良好生活方式的关系,一个人的体质、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是先天决定不可更改的,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生活方式的手段,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预防某些疾病的目的。
滴里当啷真好看但是,人一辈子怎么想怎么做都已经基本定型,哪能容易改的过来?这就涉及到心理咨询另一个条件:求助者必须首先要有良好的求助动机跟愿意积极改变自己的态度。
比如一个抽烟的人,明明知道抽烟不好可能得肺癌,可如果他自己说没办法多年的习惯不可能戒掉,那肯定是神仙下凡都没法让他戒烟。
改变自己认知也是同理,多年养成的习惯与定势改起来也许很难,甚至会有短暂不适,成长总是伴随着磨砺,为了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还是当努力时则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