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团圆日。
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写过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至今记忆犹新,中秋之夜,他望着天上一轮明月,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是苏轼对于千里之外的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由此可见,远在宋朝,中秋节已然成为一个亲人团聚的节日。
其实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个月,而秋天的第二个月(农历八月)叫仲秋,后来演化成中秋。
中秋节的名称有许多,比如八月节、月夕、月节、秋节、八月会、仲秋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果子节、丰收节、兔儿爷节等。
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亲戚朋友相会同赏一轮明月,期间喝喝酒,做做诗,并由月圆联系到人的团圆。到了宋朝,这个节日已经过得很热闹了,其主要活动是对唐代赏月宴饮习俗的延续,并且沿用到了元朝,总体的习俗并没有太多改变。
明朝时期,中秋节俗虽然还是围绕月亮来进行,但是整个节俗的内容有显著的变化。 拜月逐渐取代了赏月,亲友之间互赠礼品,与唐宋的风雅相比,越发世俗化了。 祭月摆供时不能放梨,因“梨”与“离”同音,此乃团圆节之大忌。
唐宋时期并没有专门为中秋而制作的月饼,到了明代中秋月饼最初是祭祀月神的供品,祭祀仪式完成后再被人们吃掉,月饼成为了重要的节令食品。
中秋节俗可谓五花八门:走月亮、逛夜市、游园会、放烟花、燃宝塔灯、放孔明灯、看灯会、猜灯谜、荡秋千、舞龙、会饼、玩兔儿爷、歌会(唱月亮)、看花展、文艺演出等等。
时至今日,中秋节变成了高价月饼节,大闸蟹节,高档礼品节,妥妥的购物节了,和唐宋时期的文化节,亲情节相去甚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