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职业发展的5要素:爱干 能干 值得干 趋势 抗风险
评价一份工作的好坏需要从这5个方面综合考虑,爱干才能有激情,能干才能创造价值,值得干是物质保障 趋势分为行业趋势与平台速度 抗风险(当前这个工种消失了,你有能力和资源应对变化?)
尤其是换工作前综合考虑评分“喜欢干”的工作让你主动投入时间;“擅长干”给你提供竞争力和成就感,“值得干”确保你有不错的收益和生活,进一步激励你更加“喜欢干”
第二天 五要素中你能够主动掌控的就是能干。能干就是一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他是能创造价值的。最有效的策略是提高你工作做事的层级。从体力到智力 脑力到资源 资源到天赋与创新。只要是机械式的重复活动都算是体力层级,智力层级是处理那些困难的非固定标准答案的问题、资源层级是累积自己的个人信用。 核心价值的定义为“一个人拿不走,学不会,可持续发展的高价值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人拿不走、学不会、可持续发展的高价值能力。“拿不走”意味着不依靠于外部环境,“学不会”意味着独特且很难被模仿、“可持续”则是延展性强,可以带你转行、跳槽、甚至跨行业,最后,这个能力是能创造价值的。
体力是最低层级的竞争。
拿一个做运营的职位为例。刚开始你的工作可能是写基础文档,不断的拉群,回答重复性问题。这种工作很难出错,谁舍得干,效率高,能熬夜,谁就能胜出。
当胜任了基础工作,竞争开始提升到智力层级,
你开始接到一些相对要动脑子的活,文案标题要怎么写能提高转化?流程怎么样能优化?从最新的数据能看到什么动向?最新出来的热点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都是一些复杂的、没标准答案的问题,真正向外界学习,动脑子思考的人才能赢。基本对应骨干员工水平。
接下来,竞争很快升级到资源层面,
你自己干得好,能不能带5个人小组独立作战?能把5个人带好,能不能带一个更大团队拿到一个目标?赢得一场大战?这就需要你有实力和能力调动别人的脑力和体力,通过别人拿结果。一线经理们在这个赛场竞争;
更大的资源战场在更高的层面,在这里,公司和公司在抢夺资源,这需要一个人有行业视角,上下游的人脉。你觉得你的老板天天跟人吃饭喝酒,打高尔夫球,看似无所事事,却赚的比你多。其实你看不到他们的竞争层面链接、合作、卡位、整合……。
总监、VP、CXO们,都在这个层面竞争
第三天 该从哪里着手,开始培训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知道优势、发挥优势、整合劣势“
“知道优势” 就是过去有成就感的事情
通过四象限来判断 相邻的好迁移,交叉的你会困惑。
前三天是战略层面,第4天是战术层面。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可以改变你的问题。
转变学习的思维,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学校的学习:学完 记住 高分
社会上的学习:挑选 调用 解决问题
“学什么 ”基于问题选择学习内容
开始学习前问自己以下问题:
1最近最想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2哪里可能有答案
3哪些是难度适中,我能方便读懂的
4有可以实际操作的工具?
学习的时间配比:721法则 7份时间动手实践 2份时间交流观点 1份的时间学习理论
前4天讲的都是怎么能够能干,也就是擅长干的工作。
第五天 如何判断一份工作到底值不值得干?
使用这个公式,判断一份职业值不值的时候,要注意九个字:看整体、抓重点、不冲动
职业价值=收入+发展+情感
“收入“上我们更看重的是月薪及年薪,往往忽视时薪。时薪的高低往往更能体现价值
“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往往前期考虑的是职业发展而不是收入,中后期以情感及顾家为主
“情感”同事、领导关系相处如何?工作对家庭关系和谐是否有影响等公司价值观
第六天 工作不够好 是改换还是继续干?
“爱干”的要素缺乏,你会非常“厌倦”,每天都觉得在重复,你需要给自己的工作增加新鲜感;
“擅长”的要素缺乏,你会非常“焦虑”,这个时候,你需要给自己的工作更多能力、资源、细分目标和流程;
“值得干”的要素缺乏,你会非常的“失落”,像个怨妇一样,总觉得这个职业欠了你点什么,这个时候你要冷静的思考你要的这个价值什么地方有,然后找到合适的路径。这个时候你就踏实了,因为每一步都是踏实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