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4.5.20)
分处不同城市,不同学校的同学三人遥相呼应,携手促成“苏·宁·扬”联合教研活动。2023年5月17日,扬州文峰小学活动已是第二场,回首再展望,有些想法,适时记录和分享。
一、为什么?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最后一公里。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师能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为此,需要有从组织策划,到系列推进,再到评价反馈实行闭环管理。这是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作,立足校内已是如此,更遑论校级携手?
1.责任担当
那为什么还要促成?首先,因为责任担当。希望能给教师团队有更多学习机会,展示平台,切磋交流的空间,促进专业自觉更快觉醒,让专业成长变成自觉。
2.学科素养
联合教研,仅有责任担当,还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能否成为现实?还取决于队伍的专业水平。有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从专业上保证了这样一场携手能够保持专业水准,对老师们能够具备吸引力和号召力。
二、怎么样?
第一场活动在苏州举行,每家学校带来一节课,还没有凝练活动主题。第二场活动在扬州举行,把活动主题确定为双新背景下练习课和复习课的研讨。
在活动推进的过程中,都在认真思考,结合当下研究的方向和热点的话题,让这样一场从下而上的联合教研能够与时俱进,成为老师们学科素养以及教学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
工作室最近也在研讨复习课,并且5月22日,要举行专项研讨活动。为此,对复习课,最近也做了一些文献检索以及理念学习。
复习课从练和讲的关系来看,包括这样四种,分别是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边练边讲,边讲边练。而站的更高些来看,复习课从宏观上来看,应是一种聚合,再从微观上来看,复习课又是一种分散。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宏观上的一种聚合:一则,复习课可以突破单个课时因时间局限带来的深度、广度的不足,二来,复习课可以突破复习课或练习课以外其他课时因学生经验不足所带来的局限,让沟通联系,知识结构化成为可能。
当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复习课潜藏的无限可能以及承载的重要功能,所以,围绕复习课的研究也如火如荼。以本次活动呈现的三节课而言,就非常直观地体现了复习课之上述可能的落地。复习表内乘法口诀,通过“我会画”,将数与形结合,用形来表征数,促进学生对乘法口诀意义理解的外化与形化;通过“我会写”,以一句口诀沟通起不同算法,实现四则运算的贯通;通过“我会分”,让一句口诀分成哦两句口诀,进一步沟通不同口诀之间的联系,实现从单一到整体,从静态到发展的递进与迭代;通过“我会算”,引导学生回到生活,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沟通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体现数学的应用,最后,通过“我会用”,再以任务驱动,促进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复习方法的整体回顾以及感悟。
三、还要怎么样?
从第一次到第二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变化,那么,再从第二次到第三次呢?又可以怎么样变化呢?是不是还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其一,本学科的深度探究。一方面,可以就数学学科某个主题或者某个专题,继续深挖,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呈现不同设计,以一课为例,从一节课开始,研讨方法,提炼思想,促进共通。
其二,与其他学科的链接。还有与其他学科的链接,也是必须面对并且需要回答的问题。数学与德育,数学与美育,以联合教研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对校内以及区域内的研究予以延展,让联合教研成为值得期待的活动,甚至是盛事。
干一件,成一件,干一行,钻一行。对联合教研亦需要这样。
---2024年5月20日,写于桂山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