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腾月每天的共读陪伴与引领,感谢2.0小伙伴们一起读书。
上周的共读,我们了解了要提升认知深度,只有转化成行动的信息才叫知识,深度思考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临界知识。我们要跳出低水平勤奋,努力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具体学习时以慢为快,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本周学习的重点则是一些具体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在两个心态的基础上,三个底层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与付费购买。
我在读书的时候,喜欢对照书中的例子观照自己的表现,我发现,这六个方面我都是有所觉醒的,准确来讲,从16年7月开始,我通过熊猫书院和朝夕开启了网络学习,一发不可收拾。在不断地实践反思、检视、刻意练习、以教为学中,发现自己整个面对人生面对事物的心态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得积极主动,追求高效!(当然,我在学习中也发现,免费的知识不一定不好,但付费知识真的含金量更高。)还是那句话,越投入,越成长!
易效能时间管理强调要晨间日记、周检视、月检视、年度检视,和成甲老师的反思日记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是一个不断校正假设的过程,二者都强调了如实记录,全面记录,即既要有事实,也要有情绪的描述。都要求定期回顾,按照关注的各方面思考,不同的是成甲老师的要求似乎更高,他直接面对的是通过临界知识来分类日记,主动思考,并挖掘看不见的关系。感觉更像是一种复盘,我喜欢用复盘来表达我所理解的反思。
以教为学是我更喜欢的一种方式,以前我们总以为自己会了才能教别人,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人一杯水,现在应该换一个思路来。为了教好别人,我们要努力学习并深入浅出。为了给别人一杯水,我要努力拥有一桶水,这是一种强大的源动力。突然想起中学学作文来。我们老师印象中很少改作文,大家的习作几乎都是相互批改的,要写评语,写意见和建议,完了还要发还本人第二次写作。当时尽管很不理解但还是照做了,但是不知不觉间,我们不会更会写作文了,还懂得评价别人的文章了!真正体会到了作文是越改越好的!我想,这里头其实就蕴藏着以教为学的原理。
关于付费学习,以前我们认为学习免费的知识,是自己赚到了,有时还沾沾自喜。甚至因此囤了一堆的课程,没有真正开始学习。而作者认为一天就只有24小时,如果我们想学的更多,我们就需要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付费购买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才是真正应该采取的方式。现在我是非常认同的。免费课里固然有好的,但作者的付出本身需要经济收入的积极反馈和支持,因此用心打造的精品课程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花钱购买效率,包括花钱购买精力,花钱购买工具,花钱去现场。
如何找到自己的临界知识?作者提供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1、兴趣入手,2、原始出处,3,底层规律,4,创造验证。整个过程,由易入难,不断精进,设计的很精妙。说实话,我属于个人兴趣比较广泛的一类人,许多东西都挺感兴趣的,但我还从来没有仔细做背后的工作,比如找原始出处,做进一步的深度思考等。这是我今后可以努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