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我在培养一个习惯:每天早晨开始做事前,书写自己的效率手册(所谓的效率手册,就是类似于“手帐、日程安排”之类的笔记本)。
培养这项习惯的目的显而易见:让一天做的事一目了然、提高效率、充实生活。不过,由于我在手册上设置了“今日情绪”这一栏,原意也只是为了,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更好的心情。
没成想,却有了新的发现。
我发觉,但凡是我完成了自己写下的待办清单事项,我的“今日情绪”都会非常nice,即便实际上当天发生了一件麻烦事。
反之,如果没完成,无论这一天实际过得如何,我的情绪世界便是一场灾难。到晚上睡前看到这一页纸上画叉叉的框框,我的心情会down到谷底。为啥呢?
我先生说,这是我自己不懂变通,或是“大姨妈”要来,或是对自己太严格了。但,我对这样的解释还是心存疑惑,直到今天晚上阅读《影响力》第三章——承诺与一致的内容之后,才明白我为什么会这样。
“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说的那样去做。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会想方设法地用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上述这段话,是这章节开始第一面就叙述的原话,也是最能够解释为什么完不成待办清单时,内心会如此沮丧,即便我心里清楚,有些待办事项,其实需要耗时很久,用几个小时完成显然是有些苛刻的,并且它并不是一项紧急任务。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用一个仪式感十足的方式,写下一天的待办清单,就是在对我自己下一个承诺:我承诺今天一定会做完这些事。所以,当我用一天的忙碌把清单️完成打勾后,就是在与我的承诺保持一致。
反之,如若完不成,在无形中,就是对自我的一种否定。
所以,写效率手册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把任务彻底拆解成行动,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与时间,才能在完成时,得到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习惯养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承诺与一致”的原则,让我们下意识便会遵守的想法是:这个承诺是我通过努力与深思熟虑做出来的,所以我需要让我的行为与承诺保持一致。
所以,如果想要做成一件事,“自己谁都不说,暗地努力憋个大的”,这样的想法很容易放弃。而一开始便要大声说出来,然后仔细拆解行动步骤,成事的概率或许会大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