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张优惠券要快过期了,B约周日一起活动。
微信上沟通了两轮,最后定下来流程是下午两点半先在板樟山附近吃下午茶,然后太阳不那么猛烈了再去走板樟山栈道。
那天中午按预约先去打疫苗。车上才发现手机电量不多啦。心里默默祈祷:可要撑到让我跟B汇合啊。
打完疫苗,按B发过来的定位,在山脚下的小区里寻觅了半天,终于找到了那家咖啡店。这家大众点评评分还不错的小店,居然只有两块蛋糕,我也是醉了。紧急调整,导航去B推荐的另一家餐馆,走到发现过了中午的营业时间,关门啦。
大中午接连走了这一通,满头大汗,又饿又渴。瞥见街边有家糖水店,心想就它了。
B按我发的定位很快也到了。勉强下了单,手机电量耗尽自动关机了。
边吃边调侃今天的种种。吃完,B说赶紧找个充电宝充电吧。我一副毫不上心的样子,头脑的逻辑是:只要汇合了就放心了,没电就没电呗,她可以帮我搞定。
马上发现,自己想得真是太天真了。
离开糖水店,去附近的圆明新园逛的时候,发现需要现场扫码预约才能入场,还要检查粤康码。不得进去,B带我去找移动充电宝,并开始吐槽我的依赖性。
在她的吐槽中,我恍然发现,当感觉有人可以依赖的时候,我不自然地很依赖,大脑好像自动下线。约出来玩,我向来习惯性只问什么时间和去哪儿。时间地点的选择以及其它细节安排都默默地丢给了别人。
我以为手机没电了,需要支付的她帮忙先支付,回去的时候她支援我一块钱就OK啦。在这个自己都不带现金的时代,怎么这么确信她身上正好有一块钱呢?更何况现在上车还要查健康码什么的,手机没电确实很不方便。
B通过地图,找到附近的移动充电宝,扫码支付取给我用。然后建议往富华里逛,那里很多点可以还充电宝。
去到富华里,我们直奔去了书店。在那里看起书来。B想起来提醒去还充电宝的时候,刚超过了一小时,已经开始第二小时的费用。于是她建议那就多充会儿稍后再还。
又继续看书。如果不是B提醒,可能又开始另一个小时的计费了。出来书店去还充电宝,我在富华里的巷子里找不着东南西北,多亏了B带着我快速地找到了附近还充电宝的地方。
借充电宝事虽小,可是从找到就近的点,到能在预计的时间内顺利归还充电宝,又无不包含着很多计划性及预判性。
从B身上学习到,她很善于搜索信息和计划安排。附近哪里有充电宝,地图上一搜就清楚了。如何确保在预计的时间能顺利归还充电宝?先搜索离定点最近的还充电宝的点,预估路程的时间,订个闹钟提醒。
B的做事思维带给我很多深思与启发。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也可以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什么有人在一旁,我就什么都懒得思考了呢?明明是我的事情,一依赖别人,就把它变成了别人的事情。
好像又回到了那个问题:为自己负责,自己承担起责任。
感谢又照见这个功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