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木婉清
只有走过艰辛的路途,才会明白平淡不易。有思想的年轻人大多都曾彷徨地度过那艰难的一两三年。
寒窗苦读十二年,就为了个好大学。可想而知呐,告别高中,拖着行李箱走进大学的那一天,心情得多么澎湃。
在第一年,对什么都热情万分。对建校史充满敬意,对各类社团充满好奇,对新老师新课程充满激情,对学长学姐充满感激。
到了第二年,心情就慢慢跌至谷底。发现大学是社会病变的源头之一,社团也就那么回事,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非我族类,考过的科目内容瞬时就忘得一干二净。从梦想回归于现实,开始惶恐不安,害怕被社会淘汰,害怕被甩在竞争的漩涡里。同时也意识到,原来自己并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从前多好,只要一个劲儿地读书,就会有好的成绩来回报你。高考结束后,考得好不好都不重要了,紧绷着的弦断了。人一旦没有目标,就仿佛列车没有了终点站,终日惶惶不安,总觉得有一天会脱轨。
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质疑自己的选择,责怪自己曾经不够努力,浑浑噩噩度日。很久很久之后,才会沉心静气,立足当下,理性思考。最终好不容易确定了个模糊的目标吧,却发现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现实的鸿沟摆在跟前,这个目标自己也许难以企及。因为怕输,所以连点余地都不留给自己,早早地就放弃拼命一搏的可能性。家中的长辈也开始想要指引你走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而你对此不胜其烦。
直视问题是最难受的,但也是最有效的。在深陷迷茫期的那两年,我时常散散步,看看书,听听歌,写写日记,慢慢地就自愈了。
高晓松说过:"社会不会抛弃人,只有人抛弃社会"。别怕,别慌。故事再怎么千回百转,终究也只是人生的一个片段。不必担心未来是什么模样,也许不是你憧憬的模样,但也不会太差;不必担心会辜负家人的期望,修行的意义在于活出自我;不必担心自己不够圆滑不会迎合,无论在什么环境中,真诚谦虚、善解人意的人都讨人喜欢。
我们的大中国,旧的腐朽的正在死去,年轻的新鲜的血液会使她越来越焕发生机。人活着,要有风骨,要有底气,听取良言,忘却恶意。要有自己的态度,听从内心的选择,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
生活有跌宕的故事,生命有热烈的时刻,这已十分难得。成长不在于年纪,愿你对未来满怀希翼,并且无所畏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