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父亲最近遇到点烦心事。
伯父退休前,是某地级市分管财政的副市长。退休这两年来,生活的巨大落差让他非常不适应。在位时,且不说单位上门庭若市,能去见他的自然都是带着要结交的心态各种恭维,私底下,家里逢年过节更是热闹,为此专门设了“储物间”收纳各类贡品。正式退休前,伯父已经有退居二线的适应期,逐步体验到了人情冷暖,正式退下来以后,更是由衷体会到“世态炎凉”,“人都是很现实的”。
如果权力和资源只能由平台带来,那么一旦失去平台,继任者接手,离开的人什么也带不走。如此结局,当事人在位时就该料想得到,不必等到失去时才伤春悲秋。
1. 两种职业路径
如果把人的年龄作为横轴,把职业生涯所带来的影响力作为纵轴,很多人的一生轨迹会是这样的一张图:
所有的光辉荣耀在退休前的十年左右到达峰值,随着退休那一刻的到来,就开始快速衰竭并加速趋近于零。用我妈她老人家的话说:不管以前是工人还是厂长,退休以后都一样——给儿女们带娃。仿佛岁数一到,所有的不平均都将被强行拉平,收入上的差距在缩小,能力减退,智商下线,影响力尽失。
但我们想要追求的人生曲线是这样的:
人生在世,所谓的成功,不是一锤子买卖,十年苦练一朝夺金,柔道冠军退役后只能替人搓澡,而是可以不断叠加的成绩和持续发光的信念。
2. 真正的成功,在于退而不休
这两天听万维钢解读《以大制胜》这本书,作者说到美国大选时,希拉里团队在竞选策略上一开始昏招迭出,让人怀疑是不是有特朗普阵营的卧底潜伏在内(插播一句,以希拉里和特朗普二人的高龄,在内地也已经去带孙子跳广场舞了)。但是从2016年夏天开始突然开挂,也使用上武器级的说服策略,背后必有高人指点。作者能感觉到,这个国手还帮助过奥巴马。当年有人偷偷公布奥巴马顾问团队中认知科学家的名单,据推测,国手应该就是《影响力》作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西大爷今年已经72岁了,(《影响力》这本书写于1984年,被查理芒格买来送给了每一个孩子)依然活跃在政坛幕后发挥超凡的个人影响力。
经常听人感叹:等我退休了,我就要环游世界,好好享受生活。把“退休”换成“财富自由”也一样,人们总是认为退休或者财富自由是一个终点,跑到这个终点,就可以完全松弛下来开启另一种人生了。
然而事实是,退休的人,一开始游山玩水养花弄草,只消1年半载,就zuo不动了,像所有平凡的老头老太太一样“遁入空门”,买菜做饭跳广场舞才是正途;财富自由的人(这里仅指一夜暴富的人),消费名牌已经不过瘾了,赶着时髦学人家去玩投资、创业,火速把钱糟蹋光。那些指望着到达临界点才开始享受生活的人,会发现前半生亏待了自己,后半生也来不及学习怎么好好爱自己了。
不关注一时的得失,而是关注一生的积累,最好是,越往后走,人在物质上越丰盛、在人性上越圆满,在精神世界越能输出价值。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3. 自律与长跑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斗胆展示几组数据:
下图中,首列为投资年限,首行为年化收益率,想要达到6左右的净值,10%的年化收益下需要19年,15%的年化收益下只需要13年不到,20%的年化收益下只需要8年多,30%的年化收益下只需要6年多,40%的年化收益下只需要5年多。
如果我们从每年的收益中支取0.2用于消费,达成6左右的目标净值就会大幅延后。25%的年化收益下需要14年多,30%的年化收益下需要10年多,35%的年化收益下需要8年多,40%的年化收益下需要7年多。而10%、15%、20%的年化收益,根本达不到这个目标。
相反,如果我们每年追加0.2的净值用于投资,这时候,达到同样目标的时间变短了。
每一个人追求的,不是某个时点上的收益最大化,而是一生中每一个时点的收益之和最大化。
今天稍微吃点苦,多花一点时间学习,提升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将来的日子就会更好过,这是一种平衡消费的观点。而如果你从离开校园那天起就放弃自我升级,有了一份稳定工作就混吃等死,那么这种只消费不投资的生活方式将会提前终结你的职业生涯,等不到60岁就会让你宣告破产。
斯考特·派克(M Scott Peck)在他的超级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开篇就重墨了这种提倡先苦后甜的“自律”精神。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自律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延迟满足。
知乎上介绍了一种方法,帮助我们判断什么样的事情更值得做。一句话,就是多做收益高、半衰期长的事情。追剧刷微信网购这样的事情是精力注意力的黑洞,做的时候很刺激,结束以后很空虚;读书冥想自我精进这样的事情短期很难见到成效,长期坚持却能产生指数效应结出丰硕果实。
选择一个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长期、深入地钻研,培养几项博雅趣味的业余爱好。如此一生,岂不丰盛哉?
4. 和时间做朋友
我自己有段时间非常焦虑,只觉得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时间以周为单位滑过,过了周三一周就要到头,但却迟迟没有可见的建树。越焦虑对于时间的流逝越敏感,而焦虑又让我无法沉下心来规划真正重要的事,为了和时间赛跑,总是抓住一件一件琐事,似乎能以量取胜获得虚幻的成就感。
假若我对未来持有的信心不是很强,及时行乐确实是理性的选择——战乱年代,人们也不会规划5年10年后的人生目标。但如今身处现代和平年代,健康和安全都能得到充分保障,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敢于去做长远的规划。
人生的大智慧,都伴随着对时间的认知和对成长的耐心。不急于一时的得失,不在意年轻时收获的多寡,不追求“成名要趁早否则快乐减半”,时间长着呢。
巴菲特40岁的时候只有2500万美元的资产,低于当时很多的同龄人。他633亿美元的财富中,99%的财富都是50岁之后赚到的,其中大约95%是60岁以后赚到的。
财富积累如同滚雪球,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只要不亏钱,保持稳定但不需要很高资产收益率,又活得足够长,最终,你的财富将无可匹敌。
和时间成为朋友,时间可以抹去记忆,也能让持续精进的人获得丰厚回报。你可以60岁时仍然写小说拍电影,70岁时投资全球新兴产业,90岁还练习冥想瑜伽、绘画、现代舞,让艺术人生长青。
人生如同长跑,专注目标,调匀呼吸,保持节奏和步幅,方能取道稳健持续发展。
祝你长命百岁,拥有丰盛自在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