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李敬泽的书。
《上河记》写于2000年夏,那一年,李敬泽从兰州附近的西津坪出发,一路途经临夏,青海,宁夏的固原,吴忠到银川,再到内蒙的百灵庙,陕西的榆林,米脂,佳县,最后到山西吕梁结束旅程,这些地名都在黄河上游。
有人评论该书文笔流畅,意境悠远,思维发散,博览古今。我觉得还有粗砺,不过我喜欢这种粗砺,不做作、不伪饰。
他边走边写。从6月到9月,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他去的是行政区划的最小部分,县,乡,村,堡子。他写乡村里的小学,写害羞的回族少年,写尕面馆的老板,写唱花儿的少女,写不为人知的1920海原大地震,写寡妇村未出嫁却命运多舛的女孩,写给他看孙子照片的普通老太太,写同行的司机师傅,还有住在疗养院里的嘎达梅林的遗孀。
作者有对大地的悲悯,对人的悲悯,对历史的悲悯。悲悯是这本书潜藏在文字下面的真正底色,也是它打动人的部分。
我发现所谓的深度游,就是应该去那些蕴含力量,低沉有力的,每个县城乃至村落,那里展示了最丰富的风土人情,展示了最深厚悠长,且繁复的历史,也展示了普通人具体生活的各个方面,那里才是真实的大地和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