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沐静 | 来源:发表于2023-11-16 10:37 被阅读0次

一夜好觉醒来,远处的街灯连成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线站在楼房顶上。白色,一定是街灯;红色,是商店门口的广告牌;黄色,星星点点的光,不知道是什么。

是街灯吗?为什么颜色不一样,是故意的人为设计,还是巧合?是主路上的,还是附近农村里的街道灯光?

白色和黄色哪个更护眼,哪个更亮一些?灯光照进眼睛,为什么会有闪烁的感觉,想落到半空的星星。是人眼花缭乱后的幻觉,是吗?

随手拉上窗帘,室内重新黑暗一片。喜欢这种黑漆漆,安静的感觉。

什么也看不见的时候,更适合看见自己的内心。

昨天有人发现群内打卡,出题存在错误。当这个事情被公之于众时,小主提出大家都在这个群里,要有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的责任意识。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指出。

指出即修正,方向对,路走下去才有意义。

前天已经注意到没有出题,自以为是的以为是活动停止了;更有可能出题者没有看到信息。没有想下一步,是不是提醒一下。

不管是各种原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里在看见后做了视而不见的处理。

态度不同,背后是格局的不同。

一群喜欢文字,素没谋面的人,相聚在网络的时空里,因为小主大爱。

每天,她有忙不完的事,长篇小说、播音、学习中医,各种玩,关照家人,还有一只狗,几只鸭子等。她可以在一个人的世界狂欢,却非要把一群人拉到身旁。她的生活不需要观众,不需要掌声,不需要鼓励,她只是她。

之所以可以有人走近她,是她光芒四射,同频共振的魅力。

她想拉一把大家,想着各种办法督促大家写文,写备用文。

规则再变,底线不变,写是王道,是根本。不写就出局是底线,是霸气的宣言。与文字为伍,写没有任何借口。

看见不说,责任感的缺失,人性的冷漠。群内那么多人为大家做着奉献,制作表格、打卡提醒员等,她们都是心怀爱心人士,相比之下,自己显得格外小气。

小事见人品,见内心真实的想法,自私的人总是向内看自己得失;奉献之人才心怀感恩,不忘你我。

伸手为别人做一点事,不求人感恩,但愿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众人拾柴火焰高,做拾柴人,才能享受更多温暖。

感谢群内各位无私奉献的各位文员,感谢小主牵头奔跑。

小事见真性情,生活态度,人生格局,在点点滴滴中展现出来。有人敢直言觐见,有人却窝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做生命冷眼旁观者。

从外打破是破坏,从里打破是突破,是成长。成长的道路有千万条,终究要自己一步步走。有人拉一把是幸运,有人陪一段是机遇。有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人成为领路人。

感谢遇见有爱的人,感恩自己有勇气看见自己,看清自己,才能看清世界。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ee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