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对孩子说,你要是……,我就……。比如说,遇到孩子吃饭磨蹭的情形。你是不是会说,你要是不好好吃饭,我以后就不再给你买零食了;到了该回家的时间,孩子不愿意跟你回家,你是不是会说你要是再不回家,我就不管你,我自己回家了;孩子不好好写作业,你会不会说,要是你再不好好写作业,我以后就不再管你了。
或者说你要是听我的话,我就给你买好吃的。仔细想想,作为家长的你,是否对孩子说过类似的话?这些话是否都得到了认真执行呢?
你会不会因为孩子一次两次没有好好吃饭,就从此再也不给买孩子买零食;会不会因为孩子没有在约定的时间跟你回家,你就把孩子往那一放自己回家了;会不会因为孩子没有认真写作业,你从此就再也不管他写作业的事情了呢。答案绝对是非也。
这实际上是大人一种说话不算数的表现,大人试图想通过这种威胁方式,让孩子乖乖的听自己的话,结果却事与愿违。如果家长经常这样说而实际上并没有这样做的话,孩子慢慢就会知道家长说话根本不算数,我再也不相信大人的话。这实际上属于控制型的惩罚方式。
《正面管教》这本书告诉我们,惩罚的长期效果是孩子往往采用以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来“回敬”我们。
惩罚造成的四个R: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现在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你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随着《正面管教》这本书阅读的不断深入,我发现自己在管教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越多,怪不得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原来问题的根源在家长身上。正应了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不好,复印件肯定有问题。孩子有问题,父母身上找原因。
没有阅读《正面管教》这本书的时候,我自我感觉良好,对自身在管教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浑然无知,把孩子的很多不良表现归结于孩子性格使然,天生如此。
实际上,不是我在管教孩子方面本身没有问题,而是我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无知者无畏。现在,我才意识到自己简直就是一个育儿杀手,经常做着各种各样伤害孩子的事情,对孩子缺乏耐心,不懂得尊重孩子,经常以命令或者威胁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导致孩子唯唯诺诺,缺乏自信,人际交往能力差,原来问题的根源在我身上。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今天吃午饭的时候,看着孩子慢吞吞地吃饭,吃吃停停,我又开始着急上火,受到爬行动物脑的操控,对孩子说:“你要是再不好好吃,以后再也不给你买这样的饺子了。”孩子立马带着哭腔说:“你还得给我买,我好好吃。”事后我才意识到我又犯错了,我说的话尊重孩子的感受了吗?我这是正确表达爱的方式吗?孩子感受到了我的关心了吗?回答是非也。我这不是在向孩子表达爱,我也没有尊重孩子,而是想用威胁的方式操纵孩子好好吃饭。
午休的时候,我躺在床上对儿子说:“宝贝,妈妈今天又犯错了,我还得给你道歉。我想让你快点吃饭,但是说话的语气不对。明明是关心你,却让你感受到很受伤。我们来换一下角色,玩个角色互换游戏。你当妈妈,我当孩子,学着妈妈刚才的口气,模仿妈妈的样子,让妈妈感受一下你的感受。于是母子俩玩起了角色互换游戏,去体验使用友好尊重的语气沟通和使用批评指责威胁语气沟通所带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这是一个荒诞的观念。要想孩子有好的行为,孩子要有好的感受。孩子感觉好了,才更愿意与大人合作。
因此,必须要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多年形成的批评指责或者埋怨人的习气,逐渐培养和善坚定、尊重鼓励人的习惯,运用正面管教原则,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有效管教孩子,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真正把孩子培养成具有良好品格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