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艺术化思想是一种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美学思想,也是一种以审美或艺术精神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人生观,其精神实质是追求一种摆脱了世俗价值观念,充满了个性生命情趣的生存状态。”
作者开篇这段话总结了我近期对退休之后生存状态的所有想法,之后这篇文章读起来顺畅简单多了。
“中国古代美学十分重视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的实现,重视高尚人格的养成和生命境界的提升,重视个体内心情与理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此相应,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以文学艺术为代表)偏重情志的抒发和意趣的表现,追求在想象创造的世界里生命的表达和实现,擅长在日常生活的细节和自然的一草一木中发现人性的美好和人生的真谛。”
这不正是自己想追求的么?
1.阅读与写作,在学习中培养高尚的人格和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2.观察与思考。在日常生活的细节和自然的一草一木中发现自然和人性的美好,寻找人生的真谛。
3.想象与创造。把追求美的过程外显化,衣、食、住、行、用、赏、玩……充满艺术的气息,创造美、传播美、悦享美。
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我们在研究鸦片战争以来复杂的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宽广的历史胸襟和全面辩证的历史眼光”。“中国现代美学是一种复杂的思想文化现象,不能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也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现代美学的理论模式。”
无论是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学问大家,还是作者本人,他们的思想于我只能站在我个人的层面理解、吸纳。
正如作者所说:“中国现代的人生艺术化思想并不是一种理论体系,也不是某一美学或艺术流派(团体)的集体主张,而是一些人文知识分子从审美角度提出的人生理想或生活主张。或者说,这种思想体现了一部分爱好艺术的现代文人所追求和践行的人生志趣或生活趣味。”
这些人的思想又一些共同之处:
1.人生艺术化意味着一种脱俗的生活,这是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最为一致之处。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中蕴涵着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学问的特点,这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一种基本精神。
2.人生艺术化思想主张一种感性化、精神化的生活。其实质是“人性化”。它强调人生是一个完整、具体的生命体,是一种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超越平庸和世俗的精神性生存方式。
3.人生艺术化思想主张一种个体生命的创造性生活。个性与创造性是艺术最突出的特征,他们试图通过生活的艺术化来一遍刻板、平庸的生存状态,是人生充满生命活力。它不是做作的,甚至不是勉力而为的,而是个体作为自然和谐的生命体的真实流露的结果。
4.人生艺术化思想倾向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并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他们采取一种主动的姿态面对传统文化,是一种扬弃的继承。
5.人生艺术化思想具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除了作者前期提到的美学大家,在此他又提到宗白华,宗白华主张的“科学的人生观”和“艺术的人生观”并举。还提到周作人、林语堂、丰子恺、梁实秋,他们并不陌生,他们的学术著作或散文中,包含着丰富而有特色的人生艺术化思想。
“或许中国的美学就是这样一门学问——天真却不失深刻,充满理想却不失现实关怀,在对世俗的超脱中不失对人生的执着。”
谨记于此,时而研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