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8年的元旦,爸妈从农村下来,处理一些事情,顺便问我元旦能否待会相处的女朋友给他们看一下。我每次听到他们说要带回女朋友就沉默了。也不是心里不着急,毕竟作为80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结婚,心里难免会毛躁起来。周围越来越多的90后都已经发喜帖过来了。但是,现在似乎结婚对我们这一代人好困难。特别是农村往城市化发展的现今。
翻到小学的全班同学名单,54个人其中18个为女同学,这是江浙地区普通农村的男女比例人数,很普通很普通的一个小学中的一份统计数据。小时候难道他们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的可怕吗!那么当时那些襁褓中的女婴莫名消失了,谁会在乎那些人啊?
人们仿佛都是在考虑当前。那时的父母也不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家庭。这些仿佛是家长是这么过来的,自己的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过去。在这个世界变化过程中,一些连带性的问题引起几年后的波动,他们很少能用现有的眼光看清楚。
我突然觉得父母其实眼界很窄,甚至私下里跟他们聊起来,他们的要求只是他们的孩子结婚,抱上孙子这样简单的要求。在他们口中也觉得这样的要求是再简单不过的。他们的要求是对自己的孩子的要求,不是对自己的要求了。这明明是很客观的东西,以自己主观的行为很难去实现的东西,他们却把它当做一种期待和希望。并且认为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但在我看来,这个要求其实是个蛮客观的东西,就像我很期待明天的天气晴天。但晴天或是雨天真的不是自己通过努力或者其他方式能够改变的。因此就变得很难实现。
他们问我女朋友能带回家的时候,我就说我想出去静静。一个人出去了。现在在接触的女朋友,她的想法正是很多女孩子所拥有的,自己生活完全没有问题,生活很滋润。手机好玩,酒好喝,工作是出差和客户的应酬,觉得没有必要把自己束缚在婚姻关系当中。因此我问她能否给我一个肯定的回答,她回答总是很模糊,希望给她时间考虑。我其实不太敢逼她太紧,怕她走投无路时直接拉黑我。
对她的忍让就必然无法给予父母答复。因此,我真的无法明确的给父母一个交代。其实,时间对我来说,已经所剩不多,但当初那个男女那么比例失调的时候,也没有人站出来说未来人口比例中将有千万人成为单身。甚至无法取得与女生的一次情感交流。
每次我跟父母争吵的时候,我就一直问他们,你们做的种种选择都是对的吗?然后他们就一句话将我闷死——你就把所有问题归咎到父母身上好了。但其实我自己真的没有归咎的意思,我只是想总结现在出现的问题,并让将来不在重现这样的问题。希望我们在整个人生经历过程中,获取的经验能在后半生中有所总结和反思,不出现大的错误。但父母每次跟他们提出之前的问题时,就以父母老了,还要我怎样,仿佛我把责任压到他们头上了。每每这个时候,我只能怪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也不想和他们做深入的沟通了。他们就像磨损了的设备,灵魂中已经深入骨髓的排斥一些东西,无法融入,无法明了。但我真的不是说嫌弃他们。我依旧爱他们,他们是我生活上的唯一安慰。至少目前还是。我只是爱他们并清楚意识到他们身上的一些缺点。
回到家里的时候,他们刚刚从堂弟家回来,这是他们第一次去堂弟在县城的家。装修的很精致。回来后父亲跟我讲,堂弟家装修的很精致,就像大城市里一样。如果父母从地里挑一担番薯或者萝卜到他家,还不敢走进他家,显得很突兀。而夸我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更好,挑一担农产品进家也不显得很突兀。爸妈是农民,那儿女应该过度一下,不能马上直接跳到那种装修的一层不染的房子中去。在他眼里,我现在住的这个地方装修的简单,靠马路噪音大就像城乡结合部反而变成了优点。
其实父亲本身能力并不差,我从小生活的环境,已经达到了四五线县城的生活水平。但反而在他从事业单位退休后,又重归农村,干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活。他的思想朴素简单到极致,这一点与我妈到是很搭配。堂弟家在进步,而我总觉得我自己家在退步。是父母的思维固话,眼界狭隘还是我本身能力真的不如别人。我其实是蛮怀疑这一点的。
晚上洗脚的时候,我给我妈端了盆洗脚水,她洗完了坚持要自己倒水。我跟她抢,她语重心长跟我讲,洗脚水你要到在那个水桶里,这样明天早上上完厕所就可以用这个水冲马桶了。我想起小时候她教我用厕纸。跟我说用完一次,折叠后还可以用一次,所以上厕所只要用两到三张厕纸就行了。从小到大我都遵循她教我的方式使用厕纸。后来我看到别人用厕纸,长长的卷筒纸,被卷起来用了几次就用完了。我总感觉实在是太浪费。我一直遵循父母教导我的方式去生活,但现在回想过来,越来越多的思潮在这个社会上传播,那种穷人的脑子把精力都用在了如何节约到精致上了,而富人的脑子把精力都用在了如何赚钱到手软上了的思想,将我左右,使我摇摆。长大后,我不在确定谁的生活方式更加正确。甚至不敢去选择其中一条路用尽全力走下去。总有新的思潮在每一天每一个时候冲击我的大脑。
父亲说生活越来越没有趣味了,不知道为什么很难在像以前一样高兴起来了。我点点头,却找不到高兴不起来的原因。
网友评论